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房地产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
住宅库存上升可能性大
作者:孙蔚
图片


    图:一线、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
数据来源:各地官方地产信息网、CRIC、易居研究院
■本报记者 孙蔚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100城住宅库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易居研究院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4520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6.0%。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记者表示,考虑到近期房地产交易市场的管控开始强化,预计三季度政策将以偏紧为主,这或对市场交易形成抑制效应。由此判断,100城未来住宅库存上升的可能性会增大,部分房企需灵活制定去库存策略。
已连涨7个月
  在库存方面,受监测的100城已经同比连增7个月。《报告》显示,从今年上半年楼市的环比数据可以看出,库存规模总体上呈现了先降后升的态势,基本和月度交易行情吻合。从同比数据来看,当前库存规模已呈现连续7个月同比正增长态势。
  从城市结构来看,截至6月底,一线、二线及三四线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2775万平方米、22248万平方米和20180万平方米,环比增速分别为-1.1%、0.5%和0.6%,同比增速分别为28.4%、0.9%和9.5%。观察数据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由于预售证管控力度相对减弱,供应放量,库存同比连增13个月。二线城市终结了连续46个月库存同比下降的态势,目前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正增长,这说明其库存基本面也在发生变化。三四线城市目前保持了连续8个月的同比正增长态势,去库存压力略有增加。
  从城市排行方面看,6成城市库存同比增长。6月份100个城市中,有61个城市库存出现了同比正增长,惠州、金华和岳阳的库存同比增长态势最明显,库存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109%、109%和76%。这类城市代表了重点三四线城市,说明近期市场降温对此类城市的库存数据影响较大。同时有39个城市的库存出现了同比下降态势,济南、合肥和江阴等城市库存下降态势较为明显,这类城市也是后续需要积极补库存的城市。
推盘量节节高升
  从100城上半年楼市的预售情况来看,推盘呈现节节高的态势。6月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度新批准预售面积为574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5.8%,同比增长12.9%,《报告》认为,这与部分城市推盘政策相对宽松,部分房企急于销售和积极办理预售证等心态有关。
  成交量方面,《报告》显示,6月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554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7.2%,同比增长7.7%。观察上半年的销售数据发现,总体来说,100城在三、四月份表现不错,5月份有所降温,6月份有所反弹。
  从供求关系来看,上半年楼市总体呈现“供小于求”的态势,供应量为27245万平方米,成交量为27776万平方米。而6月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为5743万平方米,而成交量为5545万平方米,单月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一线城市消化周期最长
  《报告》显示,从整体来看,100城商品住宅存销比位于“6-12个月”区间。平均来看,6月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为9.8个月,该数值与5月份持平,这意味着市场消化完这些库存需要9.8个月。
  从结构分类方面看,一线城市库存消化周期最长。《报告》显示,6月份受监测的100城中,一线、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分别为12.6、9.2和10.1个月。相比5月份的数值,一线城市略有上升,二线城市持平,三四线城市则略有收窄。
  从城市排行来看,不同消化周期对应着不同的楼市行情和拿地机会。根据自然资源部此前对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供地规则的划分,当前全国100城库存消化周期位于6-12个月的区间,属于需“增加供地”的范畴。《报告》显示,韶关、福州和常州等46个城市的消化周期在这一区间内;消化周期在6个月以下的城市有15个,符合“加快供地”的标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楼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住宅库存上升可能性大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