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已成中高端车型标配
车载显示加快“上路”
作者:钟新
图片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汽车正逐渐从传统的机械运载工具向集道路交通、信息通信、多媒体娱乐为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转变,车载显示作为汽车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伴随汽车电子技术的升级,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由于汽车技术的升级和道路交通的日益复杂化,驾驶员所需的信息逐渐增多,传统的仪表盘、指示灯、机械后视镜等日渐无法满足现代车辆驾驶的要求,能随时反馈车辆各部件运行状况、车外全角度视野、实时道路交通情况等信息的车载显示屏开始受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正在向L2、L3级发展,部分或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意味着系统将要向驾驶员反馈更多、更直观的实时信息,这都需要通过大面积车载显示屏来实现。同时,伴随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的提升和民众通勤时间的延长,乘客和驾驶员也都对车载娱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已逐渐成为中高端车型的常用配置。
  提供多样化驾驶信息和增进多媒体乘坐体验这两大应用场景,极大提升了现代汽车制造业对于车载显示的需求。相关机构预测,未来3年,汽车显示市场将保持17%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2年市场空间将接近百亿美元。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是目前显示领域最为成熟的技术,占全球显示器件出货面积的95%以上。目前市场上的车载显示以10.5英寸和12.3英寸的彩色TFT-LCD触控屏为主,可以直观提供导航路线、倒车雷达、车辆状况等信息。
  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智能手机领域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AMOLED具有可弯曲、可柔性的特点,能适应车内装饰的曲面结构,与环境融为一体。目前AMOLED的寿命和可靠性还未完全满足车载仪表显示的要求,但有可能率先在后排娱乐屏幕上得到应用。
  MicroLED(微米级发光二极管)技术是近期显示产业研发的重点方向。由于器件开口率小,MicroLED有希望制备超高透光率的透明显示屏,满足前车窗抬头显示器的要求,以减少驾驶员低头查看仪表带来的安全风险。
  未来,三大显示技术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车载显示在汽车产业的重要地位。
  据悉,整车企业在车载显示技术升级和需求提升的驱动下,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应用。奥迪推出的首款电动SUVe-tronquattro上,配备了多达5块车载显示屏;特斯拉ModelS率先采用17英寸大型车载显示屏,几乎可以通过屏幕操控所有的车载功能;2018年CES展上,拜腾更是推出了一款配有49英寸车载显示屏的SUV。
  目前,我国车载显示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例如,由于汽车企业自身设计缺乏统一标准,在显示内容上,哪些安全信息必须出现在屏幕上尚没有明确规定。在显示方式上,车载显示屏幕的位置、面积是否会对驾驶员形成干扰,尤其是过大尺寸的显示屏是否易造成驾驶分神,在业内尚存在较大争议。在显示产品上,由于车载屏幕需要起到实时反馈信息的作用,其可靠性、耐久性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车用数字液晶仪表和触控屏的通用规范都还在预研阶段,进展较为缓慢。
  因此,车载显示产业亟须政府、行业协会、面板企业、整车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才能让车载显示产业加快“上路”步伐。 (钟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车评台·选择】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车载显示加快“上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