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试飞。 汪洋/摄
交通接驳不方便?航班延误不预警?值机排长队?行李托运不放心?对于刚刚启用的大兴国际机场来说,乘客的这些担忧都是不存在的。因为这是一个构建在5G网络上的Airport3.0智慧机场。
基于更为开放的机场信息平台,Airport3.0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及存储、个人智能终端、虚拟可视化技术等手段,打造了一个多方协同、信息共享、智能决策的智慧机场,使机场全方位融入城市、真情服务旅客,给旅客全新的出行体验。
让我们跟着大兴机场有关负责人,来点击这个智慧机场的关键词吧。
广泛便捷的协同运行。围绕机场航班保障的全流程开展多方协同,动态优化调整机场资源;应用大数据和复杂事件处理技术,预测运行态势,支持快速的智慧决策;统一、开放性的数据和服务总线,可对各单位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融合多种通讯技术构建统一通信平台、运行协调管理系统,实现各单位联动协同。
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整合联动各区域视频监控、门禁、飞行区围界、消防报警等多种安全安保手段;深度运用安防智能分析技术,通过图像分析、生物识别等手段,实现安全事件预测和主动预警;为各驻场单位提供安防视频共享服务,便于全面安全管理。
全面及时的旅客服务。旅客运行服务平台,可以让旅客通过网站、APP、微信、呼叫中心等多种渠道,都能获得及时全面的信息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应用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每个旅客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导航和服务;应用旅客全流程自助设备,实现一证通关和刷脸登机;基于电子地图,对航站楼服务设施、资源的运行状态、客流密度进行可视化监控管理;利用 RFID技术实现机场行李处理全过程的追踪与管理。
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管理。构建综合交通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将机场的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大兴机场线、大巴、出租车、公路交通、机场停车场等各类交通信息与航班信息整合处理、统一发布,使旅客对各种交通工具的信息一目了然,各交通管理方之间信息共享更加通畅,还可基于旅客流量对各交通方式的车次安排进行协同调度,充分发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
数据驱动的非航业务发展。以地图服务为基础,实现机场商业资源数字化、可视化。建立以智能 POS、后台结算、客户关系管理、统一营销和商业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智能商业管理平台;全面采集商业相关数据,打通机场航空数据和非航数据关联,精准地掌握商业资源的多维价值分布,为精细化管理、个性化营销以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支持。
基于“一张图”的可视化管理。以施工图、竣工图为基础数据统一构建机场的电子地图,满足不同业务对可视化的个性化需求。航站楼内,实现二维三维模型的联动展示;红线以里、净空之内,矢量地图结合卫星影像,提供全面的可视化支撑。以地图服务为依托,高精度综合定位平台综合使用 GPS/北斗、ADS-B、UWB、蓝牙、WiFi等多种定位技术,同时展示车辆、航空器的位置信息,成为不受时间和天气影响的“监察员”。在航站楼内,通过人员定位热力图,判断人员高密度聚集区域,及时调拨调配资源;在飞行区内,实现车辆辅助导航功能,结合电子围栏技术,对场内车辆实现监察。
统一共享的信息资源管理。据介绍,大兴机场建设的信息系统98%运行于云平台。通过灵活的计算资源配置、动态的安全策略调整、完善的备份方式,通过与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平台的协同联动,使各系统的运行更安全、运维更便捷。其中私有云为机场绝大部分信息系统提供云计算环境,社区云可为集团成员企业和其他驻场单位提供云服务;立体式信息安全架构,可以实现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防控。
便捷的无纸化出行。据大兴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机场自助值机设备覆盖率可达到86%,自助托运设备覆盖率可达到76%;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和人证对比分析,国内航班的购物和登机环节均可刷脸实现。大兴机场将全面采用RFID行李牌,通过离港系统、行李系统、安检系统及航空公司的行李管理系统等多系统共同配合,实现行李全流程26个节点的100%行李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