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预计,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在115万辆左右,与150万辆的销售目标相去甚远——
■本报记者 吴博峰
“在新能源车产业化推广的10年关口,面对市场下行和补贴退坡双重影响,加上外资品牌集中发力新能源车,今年新能源车市场将会面临一次重大调整。”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市场发展必然会经过大浪淘沙的阶段,会非常残酷,不同车企之间市场影响力差距正在拉大。
陈清泰认为,经过这一轮调整,只有综合实力更强的汽车企业能够最终胜出。
2019年,新能源车企的日子并不好过。其中,最能反映市场表现的销量数据增长乏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预计,2019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将在115万辆左右。这与去年初业内普遍认为15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相去甚远。
今年,国家补贴政策也即将告别历史舞台,市场将如何发展,对于所有人来说,一定程度上都是未知。
陈清泰表示,新能源发展形势已经由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这个转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产品变化。以消费市场需求空间为导向,未来新能源车消费动能还将持续释放,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态势。
他认为,面对当前政府补贴退坡,完全靠市场导向的形势,每个车企都要选准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重点关注客户的市场需求以及需要的产品。本土企业在同国际巨型公司抢占市场时,不仅要通过横向联合、跨界合作等手段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还要“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陈清泰强调,对电动车的方向要坚定信心,因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大约占全球总销量的一半,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促使多国巨型汽车公司大跨度向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主力是储蓄电能的电动汽车,战略方向不能动摇。不同的技术路线应该多样化并存,但发展阶段、发展条件有差异。”
据记者了解,当前,全球主流车企均发布了各自新能源车战略,大踏步向新能源转型也表明了主机厂的鲜明态度。
今年,宝马X1和3系旅行版在完成全新一代升级后将推出这两款车的插电混合动力版本;丰田将在今年上半年加速纯电动车型导入市场的步伐,力争扩大到10款车型以上实现新能源化;在市场上寻觅发展良机的福特品牌将从今年开始扩大纯电动车产品线,并发展从设计至运营的全新商业模式……
进入新的一年,虽然对今年车市走势还无法提前预估,但汽车企业争先“插电”的势头还是让人们看到了新能源车的巨大潜力。
作为业内权威技术专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谈及新能源车品质时表示,消费者在刚认识纯电动车时对于纯电动车方方面面有很多焦虑。随着相关技术快速提升,特别是新能源车动力系统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当车辆续航里程普遍达到400公里以上时,当车内空间足够满足人们驾乘所需时,当动力电池成本降至0.8元/瓦时,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关注层面转移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而这种消费需求的快速变化,则需要主机厂通过技术升级来满足。在汽车市场里,性价比是衡量一款车能否成为主流消费人群喜爱的重要指标之一,新能源车也不例外。
实际上,决定一辆新能源车价格高低的核心要素就是动力电池装载量。汽车企业如何利用较少动力电池输出更多动力,关系到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欧阳明高表示,提高动力电池比能量不仅会降低整车电耗,增加车辆续航里程,还能因此节省不必要的电池装载量,降低车辆生产成本,进而减少消费者购车成本。
据悉,现在市场上有多款新能源车装载60度电可以行驶500公里以上,即百公里电耗在12度电左右。
2019年底,工信部正式发布有着国内新能源车“顶层设计”之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至2升/百公里。
陈清泰表示,新能源车企必须在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上双向发力。降低成本很重要,但是提高品质更加重要。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