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智能座舱 智能网联化汽车的下一个风口
作者:倪敏
图片


    

倪敏/摄

  本报讯 随着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从单一的出行工具逐步转变为生活中的“第三空间”。而智能座舱则是实现这一空间塑造的核心载体。
  与此同时,各大主机厂也将视线聚焦在智能座舱领域。
  未来汽车使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化和生活化,基于车辆位置信息,智能座舱融合信息、娱乐、订餐、互联等功能,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体验。
  日前,由罗兰贝格联合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发布的《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中国市场中已经有87%的消费者表现出了对座舱智能化功能的兴趣,其中47%的消费者愿意为相关功能进行付费。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功能的期望不仅仅局限在自动驾驶与人机交互,对车联网相关的影音娱乐、金融服务等个性化体验也有一定的需求。
  智能座舱目前主要涵盖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领域的创新,由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全液晶仪表、车联网系统、车内乘员监控系统组成。具体到数字座舱的服务内容,对于安全类服务的刚需明显,消费者对车上生活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支付意愿较弱。
  白皮书指出,初阶段的数字座舱的技术实现难度低、成果易感知,有助于迅速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另外,车内视觉感知能够有效支持座舱多样功能的技术实现,实现个性化的车内体验,并且能够有效助力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保障决策的准确性。对于触摸屏,智能座舱HMI设计将以驾驶任务为中心,未来最佳方案必定是多模交互,而非捆绑眼手的模式。
  白皮书强调,未来,自动驾驶带来的人员解放,需要座舱功能从交互、环境、控制、空间、数据五大维度进行智能化变革,提升使用体验;车内视觉感知能够有效支持座舱多样功能的技术,实现个性化的车内体验。
  随着市场与技术的成熟,智能座舱成为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而基于AI芯片所构建的独立感知层则是推动这一领域高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罗兰贝格合伙人、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赟认为:“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快速向驾驶者的第三生活空间转移过程中,智能座舱作为衔接两大阶段的核心用户界面,是未来车企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差异化体现。”
(倪敏)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车评台·选择】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智能座舱 智能网联化汽车的下一个风口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