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谨防代际差异带来的疾控风险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新型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危重症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更应全力以赴做好自我保护。”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孙亮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
  孙亮表示,我国老年人约2.54亿人,由于衰老,免疫功能和器官储备能力下降、对抗外界应激源的抵抗能力降低,加上大多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是传染病的高危易发人群,特别是急性感染对老年人群会带来严重不良预后和死亡风险。
  如果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自我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社会各界应注意代际差异给老年人群带来的疾控风险。”孙亮表示,代际差异是指父母和子女两代人之间存在对事物认识和价值观的差异,关于防控疫情的态度和行为上,往往也存在代际差异。老年人由于信息来源往往不如中青年人灵敏快捷,对此次疫情的预防知识知晓度和接受度较低,很可能在预防行为的主动性上不如中青年人,出现网络上诸如子女很难说服父母戴口罩等现象。
  孙亮强调,化解代际矛盾冲突,既需要父母一代的逆向学习行为,也需要子女一代加强与长辈的情感沟通。父母一代向后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而子女一代在传授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其内在的情感沟通功能。
  同时,老年人发病可能跟正常年轻人发病不同,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状态的变化,子女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保持通讯畅通,常备体温计和口罩,时常电话和微信问候,关注是否有发热、咳嗽的症状,以及饮食、睡眠和精神状态。
  孙亮提醒,老年人群应努力做到“六要、六不要”。“六要”是:一要严防护,必须外出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二要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从公共场所返回后要勤洗手;三要勤换气,居室勤开窗、常通风,保持家居清洁,进行室内擦拭消毒;四要保饮食,注意补充营养,多喝水,戒烟酒;五要控慢病,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六要避患者,避免接触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六不要是:一不要恐慌,面对疫情老年人既不能过度恐慌,也不能不在乎;二不要频外出,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三不要吃野味,不接触、食用野生动物;四不要亏睡眠,保证充足和规律的睡眠,保持身心愉快;五不要忘保暖,冬春交替季节的温度变化较大,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六不要传谣言,主动学习知识,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辨识,不信谣、不传谣。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抗击疫情·特别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谨防代际差异带来的疾控风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