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企业遭受不能负担之重。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疫情带来的影响令看房人骤减,买房人犹豫,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此时,各地密集出台了房地产领域的支持政策,或将有利于缓解企业压力。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月以来,河北、天津、重庆、浙江、上海、西安、福州等10多个省市密集出台涉及房地产市场的支持政策,还有30多个城市推出针对公积金的不同宽松政策。总体来看,这些政策大多是延缓房地产企业的纳税和还贷时间,一些地方放松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限、商品房预售条件,起到了稳定楼市的作用。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土地利用政策》的通知,其中表明,受疫情影响,未能按合同约定缴付土地价款和交付土地的,不作为违约行为,不计滞纳金和违约金,受让人可以向出让人申请延期缴付或分期缴付,疫情解除后签订补充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交地时间相应顺延。
海南省对基础设施建设等新项目启用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政策。
广东深圳连续出台住房公积金新政,一方面对疫情影响的困难企业在公积金缴存比例和缴存时限上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因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可以申请延长公积金贷款期限、放宽公积金贷款申请缴存条件等。
江苏省在出台的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措施中提出,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和资金流向监测,根据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动态变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陕西西安下发《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疫情防控期间,新出让土地原则上可按起始价的20%确定竞买保证金,出让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的50%,用地单位出具承诺书后,余款可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缴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江苏无锡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意见,几乎涉及房地产开发、融资、预售、销售等前端各个环节。具体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业企业、房屋中介企业、房屋租赁企业,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最长可延期3个月;引导房地产和建筑施工企业信贷合理适度增长;保障住房贷款有序投放、预售资金监管放松至累计申请使用额度不超过重点入账监管资金的95%;商品房预售条件放宽至完成投资额25%以上即可;组织网上房交会,等等。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范子英表示,疫情过后,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会从前期着力的重点“不炒”,逐步回归至涵盖改善型需求等在内的居住功能,继续驱动经济增长。政府也会通过加大基建、民生、医疗、互联网等领域投资为经济稳健增长培育中长期核心引擎。
中指控股CEO、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则认为,“因城施策”仍将是行业调控主基调,本轮疫情过后行业调控尤其是重点疫区政策或将出现灵活调整,但不会与中央层面“房住不炒”定位出现冲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目前房地产行业已对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牵制作用。其表现在于,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净贡献已由正转负,高房价已对人们的消费需求形成“挤出”效应,房地产过度发展已经导致经济结构失衡,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疫情过后,房价是否会存在报复式反弹风险?倪鹏飞表示,疫情过后,销售量会有较大恢复和增长,但是房价报复式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中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在双向调控的政策操作下能够应对市场波动。 (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