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4月中旬,一张关于央行数字货币测试钱包的截图和数字货币将率先在苏州试点的消息引发关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随后回应称,网传的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数字人民币到底何时落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表示,试点测试并不意味着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的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易纲指出,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2014年即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易纲指出,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网上流出的农行数字货币钱包截图显示,其主要功能与银行电子账户日常支付与管理功能基本相似,首页有“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以及DC兑换和钱包管理功能。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货币?它与日常使用的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有什么区别?推出数字货币又有什么意义呢?
据了解,数字货币简称“DC/EP”(Digital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即数字货币,EP则是电子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是指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对其进行了清晰定义,即“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即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老百姓。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它们的效力不同。具体来说,央行数字货币等同于现金,代表的是国家信用,具有法偿性,不能拒收。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代表的是商业信用,需要绑定银行账户,机构或个人不接受支付宝或微信付款,在法律上则没有问题。“相比非银行支付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而且不用绑定银行账户,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支付行业的账户壁垒。”董希淼说,数字货币的落地意味着我们既可以和现金一样离线支付,又免去了现金找零和遗落的麻烦。
易纲强调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人们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风看来,现有货币的发行、印制、回笼和贮藏等环节成本较高,流通体系层级多,且携带不便、易被伪造、匿名不可控,实现数字化的必要性与日俱增。但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电子支付无法满足支付需求。央行数字货币脱离了银行账户的限制,又在技术的加持下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