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拉1人即可成团,团员越多,收益越赞,团长还有更多惊喜。”这并非平常的网购拼团,而是某银行日前开展的理财产品团购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银行存款、理财等零售业务“开门红”受阻,不少银行尝试通过拼团理财、拼团贷款的方式揽客,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另一方面,理财的“拼”模式可能引发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上升,因此也受到监管层关注。
银行开启“拼”模式
记者通过上述银行的宣传海报扫码后看到,这已是该行推出的第24期拼团活动,专享理财购买时间为7月17日至19日。该拼团理财产品为半年期,5万元起购,单客户上限100万元,分为2人、3人和4人拼团型,拼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集中在4.17%-4.21%之间。团长邀请到团员在该行进行信息登记并完成理财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后,团长可获20元-35元不等的价值积分。
记者在上述银行APP看到,该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3.8%以下,只有部分私人银行客户专享的产品收益率在4%以上,拼团理财的收益率与私人银行客户产品相当。
不仅是理财,存款、贷款也兴起了“拼团潮”。例如,某国有大行推出的拼团存款,手机银行用户选择产品后,将生成的链接发送给好友,邀请参与拼团,3人即可成团。其中“整存整取拼团尊享版”显示,3万元起存,3年期年利率3.85%,2年期年利率2.94%。上海银行的力度更大,其5万元起存的3年期定存,单个客户的利率是3.68%;如果凑够5人拼团,利率则可高达4.125%,较存款基准利率2.75%上浮50%。
某上市城商行则对一款纯线上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推出了拼团活动。若组团成功,则团内每个人均可享受优惠贷款利率,具体为“3人团6.08%、8人团5.88%,15人团5.58%”(均为一年期利率)。而据记者了解,这一产品此前的利率都在6.09%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已有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了拼团理财、拼团存贷款活动。模式大同小异,只要成功组团,存款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提升不少,贷款利率则会有所降低。
高收益意在拓展客源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低,目前已普遍在4%以下。拼团理财超过4%的高收益自然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在某单位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看到拼团理财的宣传后,她马上让自己的家人朋友来一起组团,共同争取高收益。
记者注意到,多数银行推出的团购理财项目必须是新客户才能享受。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梁栋材指出,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收理财存款,拼团理财有利于银行拓展新客户,这也折射出银行较大的竞争压力。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银行线下业务受到冲击,特别是零售业务。随着线上业务的比例增加,银行也在加大线上营销力度,拼团业务就是银行借鉴互联网的营销模式推出的促销活动。
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毕研广认为,银行的拼团业务类似于“熟人经济”模式,实际上是在深耕圈层,类似于网络社区化运营。“如今不少银行业务完全转向零售业务,银行的获客渠道变窄,但仍然需要大流量支撑业务发展,靠熟人拉动是银行扩宽获客渠道的一种方式。”毕研广表示,对投资者而言,也能够以较低的利率贷得资金,或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
潜在风险引关注
拼团理财虽然给银行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中也存在一些隐忧。
普益标准研究员康箐芸表示,拼团存款利率通常较高,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会给银行的负债端带来较大压力。对于拼团贷款,“熟人经济”模式下容易使得没有真实借贷需求的人加入,承担不必要的成本。拼团理财的收益率随着参与人数提高而增加,在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银行销售端可能存在合规风险。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线上拼团的模式多通过社交渠道分享链接,缺乏安全有效的管控手段,也为金融诈骗提供了可能性。
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跟投资标的的风险挂钩,而非投资人数。商业银行之所以对部分理财产品设置较高的门槛,就是想以此“筛选”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拼团理财可能使部分投资人实际上投资了与其风险承受能力并不匹配的理财产品。也就是说,这部分拼团理财的投资人可能需要面对其并不能承受的风险。
正因为如此,这一新型的营销揽客方式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记者从多家城商行人士处获悉,监管层已口头通知,要求辖内各家银行上报是否有拼团存款、拼团理财、拼团贷款行为及相关数据。不过,监管层暂没有具体措施和要求。
在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监管层只是在摸底相关业务,不能简单说违规与否,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拼团存款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吸引客户的一种营销方式,只要拼团之后的利率在规定的浮动区间内,就是合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