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所谓 “宝宝专用”产品,实际成分和营养价值与普通产品并没有太大差异。商家宣称的“保健成分”“健康功效”也缺乏科学依据,不过是营销噱头而已。
■张淳艺
如今,有不少商品都打着“宝宝专用”的旗号进行销售,但一些所谓“宝宝专用”产品成分和普通款差别并不大,价格却较普通款高出一截。(据12月2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市面上各种打着“宝宝专用”旗号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相比普通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往往要高出许多。比如,一款重量仅100克的婴儿食用盐售价49元,一款200毫升的“宝宝专用”酱油售价58元,均比普通款贵几倍。尽管如此,不少家长抱着“尽量给孩子买点好的”心态,对商家宣传的营养功效深信不疑,对价格高昂的“宝宝专用”产品趋之若鹜。
事实上,尽管商家说得天花乱坠,但许多“宝宝专用”产品本身就是伪概念,纯属人为炒作。目前,我国只有部分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辅助食品的标准,很多产品标准并没有区分大人和儿童。比如,在包装饮用水方面,只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没有针对婴幼儿饮用水的相关标准。既然连标准都没有,又何来“宝宝专用水”一说。
业内人士指出,许多所谓 “宝宝专用”产品,实际成分和营养价值与普通产品并没有太大差异。商家宣称的“保健成分”“健康功效”也缺乏科学依据,不过是营销噱头而已。以热销的宝宝核桃油为例,其营养价值和普通的豆油、橄榄油、花生油差不多。家长大可不必迷信“宝宝专用”“专为儿童设计”等卖点,为此多交“智商税”。在为孩子挑选食品时,应学会看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产品真正的营养价值,“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此外,一些产品名义上 “宝宝专用”,实际上“专坑大人”,涉嫌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一些“宝宝专用”产品价格不菲却名不副实,一方面涉嫌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同时也有违公平定价原则,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部分电商平台出现以拼音缩写等“暗语”方式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销售、宣传商品,扰乱市场秩序,欺骗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市场监管总局曾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组织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 “特供”“专供”标识商品专项行动。同样,“宝宝专用”产品也需要一场专项整治。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市场上的各种“宝宝专用”产品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于缺乏相关标准、纯属炒概念造噱头的,责令其删除商品信息或停止发布广告,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