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去“滤镜”·换新灯·探市场
市场监管上门指导商户有序换“灯”
记者实地探访武汉集贸市场“生鲜灯”改造
作者:周紫薇 吴采平
图片

图:武汉市硚口区市场监管人员正在帮商户更换“生鲜灯”。
■周紫薇 本报记者 吴采平 文/摄
  在农贸市场或商超,肉类等生鲜产品经“生鲜灯”一照,显得格外新鲜红润,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前来选购。不过,从12月1日起,这种“美颜神器”将在生鲜市场内全面禁用,拒不改正的,将面临警告或处罚。11月27日—29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随武汉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走访了武汉市多个集贸市场,现场见证市场监管人员指导商户更换“生鲜灯”。
  11月27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武汉市硚口区宝善市集现场看到,武汉市硚口区市场监管局汉正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正与市场管理方一起,为商户们更换“生鲜灯”。宝善市集是硚口区最大的集贸市场,该市场负责人王大君向记者介绍说,这里共有95家生鲜商户,需要更换200多盏“生鲜灯”。从11月18日开始,市场管理方陆续为商户们更换“生鲜灯”。目前,大部分商户已完成换灯。换灯后,整个市场亮堂堂的,一眼就能看到肉的品质。对比之下可以看到,“生鲜灯”下的猪肉显得红润、有光泽,而在普通灯光照射下,鲜肉没有“生鲜灯”的美颜加持,便显示了其原本的色泽。
  “新换的灯光线更亮,肉质颜色更自然了。”翠翠家禽摊主张大姐从2020年开始在宝善市集经营鸡鸭禽肉,说起换灯,她不好意思地说:“一开始是别人都用这种红光灯,我也跟着用。其实,只要卖出去的产品好,什么灯都无所谓。但如果东西质量不好,顾客上当一次就不会再来了。”
  在不远处的双汇冷鲜肉档口,摊主谈拥军一边招呼顾客挑选排骨,一边告诉记者,他的摊位从2019年就使用了日光灯,来光顾的很多都是老顾客、老街坊。“生意好不好,肉的品质来说话,用不着在灯光上费心思。”
  11月29日,记者随硚口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永利生鲜市场,这是一家肉制品专卖市场,该市场客服经理张晨介绍说,市场需要更换的“生鲜灯”约200多盏,为了保证市场内装修风格一致,物业方已为商户统一联系了生产厂家赶制新款灯,这两天将陆续更换安装。
  在硚口区宝善集市里,正在选购新鲜猪肉的消费者陈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以前有几次在菜市场挑选猪肉时,感觉肉质鲜亮好看,但拿回去后才发现颜色变得很暗沉,感觉不怎么新鲜。“所以,后来我买菜时都要把菜、肉拿到旁边没有灯照的地方看几眼才放心。”消费者王女士也表示,除了肉制品外,水果、蔬菜等在灯光下的色泽也十分诱人,但拿回家后却仿佛“卸了妆”。
  “消费者对生鲜类食用农产品新鲜程度的辨别,主要依靠对颜色、色泽的辨别。如果因为‘生鲜灯’导致农产品颜色失真,损害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武汉市硚口区韩家墩市场监管所所长任述斌告诉记者,在有色“生鲜灯”的照射下,肉菜等农产品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美颜”,掩盖了部分问题或瑕疵,在交易中给消费者提供了不全面、不真实的商品信息,诱使消费者与其交易,是一种涉嫌违规的不公平、不诚信行为。
  在武汉市武昌区舒家街市场,记者看到,市场内的6家肉类及肉制品商户,已经换上了普通的日光型照明灯具。3天的时间里,记者走访调查了武汉市内10多家商超和集贸市场,看到武汉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正在有序地组织商户更换“生鲜灯”。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市场监管上门指导商户有序换“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