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资讯
2023中国海带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作者:孟刚

  本报济南讯(记者孟刚)近日,2023中国海带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荣成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和荣成市政府主办。会上,产学研代表从海带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护、质量安全与管理、加工技术革新和高值化利用等多方面探讨研究海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雪光提到,海带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在膳食健康、饮食均衡、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就业和带动渔民增收、联动促进鲍鱼和海参产业发展等方面效果显著。当前我国的海带加工仍以粗加工为主,未来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推动力,以市场需求拓展为主要发力点,不断加强产品研发,推动海带市场扩容、高值化利用和价值提升。
  我国是全球海带产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国产海带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鲍鱼和海参饲料,近年来作为化工原料的占比逐年下降,但高值化加工利用潜力巨大。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逄少军提出,我国在海带育苗、养殖、加工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基础,但在养殖病害、采收机械化程度、盐渍加工尾水排放以及干制品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需引起行业高度关注,共同寻求解决办法。最近几年,国际上越来越重视海藻产业,挪威等国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海藻养殖,中国海带产业要有居安思危意识,不断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才能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保持在全球的产业优势。
  据介绍,海带是在世界范围内养殖产量最大的海藻品种,占全球海藻总产量的35.4%,我国海带养殖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9.4%。从海带加工大宗产品看,我国海带加工产品主要有淡干海带、盐渍海带、海带丝、海带结、海带卷、软包装海带等,日本则主要以干海带、海带粉、海带面、佃煮海带为主。
  大连海洋大学教授任丹丹表示,近年来,国内一些新型加工产品也不断涌现,包括膨化类产品、海带膏、海带面等高黏性产品,各种调味休闲即食产品。从加工技术讲,栅栏关键技术、复合干燥烘烤技术、质地软化技术、物性改良技术等均取得较大突破,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海带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但在产业内的推广应用还有待加强。任丹丹认为,国家对藻类产业愈加重视,标准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
  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明潭认为,海带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赋能,通过技术革新来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文化赋能提升产品影响力,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海带作为食品,产品类型较少,市场普及率和认可度较低,海带的保健功能和食疗作用尚未被广大消费者所了解,其作为食品的消费潜力还有很大的可拓展空间。海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食品领域,其在医药、农业、印染乃至生态上同样具有很高价值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牟海津表示,希望产业界能够以海带资源高值化利用为突破口,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大力开发海藻功能食品和生物医药制品,推动海带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23中国海带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