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黑灰产”成生意经 运费险成“致富路”
网购骗保亟待各方协力规制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片

图一:平台内商家大多开通了运费险服务。
图二:商家遭遇恶意退货,运费险成本直线上涨。
■本报记者 王小月
 网购时如果产生退换货,“运费怎么算”是众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过去十余年,我国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运费险便成为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的有效保险产品。不过,《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项本应为缓解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的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体验的保险产品,却被“黑灰产”利用,成为了部分人套利的工具。
利用差价谋取利益
  为了提高消费者体验、减少用户的退换货成本,为商品购买运费险成为不少网店的标配。购买了运费险的商品,退货一般会有相应的运费补贴,大多消费者会选择快递员上门取件,直接线上免运费。此外,为了方便在家时间不多的消费者,有运费险的商品在退货时也可选择“自行寄回”。
  那“黑灰产”是怎样利用运费险获利的呢?记者调查发展,他们会专门选择有运费险且可以7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下单,收货后未拆封就立刻申请退货退款,然后“自行寄回”;卖家签收商品后,保险公司赔付运费险,向买家赔付数目不等的金额。网上有人发布“教学贴”,称如此操作并不难,只要在各大电商平台下单、收到货后点击退货,运费险就会赔付;如果运费只要5元,运费险赔付了10元,就能赚5元;前提是要和快递公司谈好价钱,一般选择邻近省市的商家、单价低的小商品,这样自付运费低,赚得更多。
  不难看出,在这种恶意退货操作中,自行寄件费用必须要便宜,才能赚到中间的差价。
  一商家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有的人在寄件网点开通了快递账户,专门用来退货以赚取差价,甚至和周边快递网点或快递员合作,以赚取更多的差价。对商家而言,购买运费险的定价与店铺退换货情况直接相关,退货越多赔付越多,风险率就越高,保费相应也就越高。
  商家王欣说,因为今年店铺遇到很多的恶意退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店铺商品的运费险已经从每件0.5元涨到了3元。
  广西商家张瑞告诉记者,他店铺里一周有八单连包裹都没拆就要求退回,有些保质期短的商品退回来后无法二次销售。“这些人和正常消费者是不同的,账号信用分极低,大多是新号,而且收件信息大部分都是号码异常,或者地址不详细。通过平台与他们沟通,也都是已读不回。这些买了商品连包装都不拆就退回商家的订单,大概率是为了骗取运费险与快递费之间的差价。”
套利涉嫌刑事犯罪
  记者了解到,因为被大量“假客户”薅运费险羊毛,商家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其运费险保费直线上升,压榨了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长此以往,这一成本势必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影响消费体验。
  做服装生意的小李说,她家衣服均价几十元,为了店铺流量开通了运费险,最近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店里有一件婴儿连体衣19元包邮,有个‘买家’虽然是同一地址,但用两个号购买,我也没办法合并发货,结果两个快递全部未拆退回。”小李无奈地表示,由于被频繁恶意退货,现在运费险的成本已经是4元/件,为了减少损失,她只能关闭运费险。
  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不少商家表示由于被恶意退货导致运费险保费攀升,无奈关闭了赠送运费险服务。
  消费者明轩告诉记者,他网购很少退货,偶尔因为衣服尺码不合适,或上身效果不佳才退,有运费险的话能够降低退货成本。如今有些人盯上了运费险牟利,扰乱了市场秩序,受损的是商家和普通消费者。
  实际上,上述通过运费险套利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2014年12月22日,中国首例“互联网保险”诈骗案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注册网店后,采用虚假购物并投保运费险、编造虚假物流信息的方法骗取保险赔款共计20余万元,最终被以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今年4月,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公安局接到某电商平台报警,称有人通过虚假购物退货的方式骗取运费险。新田县公安局抓捕犯罪团伙时,现场查获作案用电脑及打印机14台、手机300余台、手机卡400余张、用于注册无货源网店营业执照90余张。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这一团伙分工合作,通过网上虚假下单、购买有运费险商品后拒收的方式,骗取运费险70余万元。
  不仅商家受损,保险公司、平台的利益皆可能受到侵害。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怡晓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实践中法院曾就此作出相关的刑事判决来规制这种行为,其所可能触犯的罪名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诈骗罪,其立案追诉的最低金额为3000元;另一种是更为特定的保险诈骗罪,其立案追诉的最低金额为5万元,具体适用哪种罪名需要看犯罪嫌疑人所诈骗的利益性质、具体的行为模式、受害人身份等信息。
  李怡晓表示,运费险本身是为了增强消费者与店铺之间的互信基础、提高消费者退货选择自由度,但是通过运费险套利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店铺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的大量浪费,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对于开发运营此险种的保险公司也造成了潜在的经营风险,使得原定的费率计算基础面临挑战。
综合施策进行规制
  王欣告诉记者,他曾尝试通过举报的方式减少损失,但处理这类订单过程效率很低。“如果买家是虚假地址、手机号是空号,我会向快递公司投诉并提供证据。”李乐坦言,虽然他通过复杂的程序成功制止过部分此类行为,但面对成百上千的恶意退货订单,这种处理方式耗时又费力。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这种套利行为对平台、商家、消费者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对平台而言,大量虚假交易和退货申请会扰乱正常经营秩序,增加平台运营成本和风险。商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由于此种套利行为,商家运费险保费不断上升,不仅压缩商家利润空间,还可能影响商家经营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从消费者层面看,朱克力认为,尽管短期内可能没有直接影响,但长此以往,商家为了转嫁成本可能会提高商品价格,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套利行为损害电子商务诚信体系,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如何堵住漏洞,让运费险不被恶意利用,让其回归为消费者服务的本质?朱克力表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出异常交易模式,对频繁退货、同一账号多次购买同一商品等进行风险预警和拦截;还可以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对交易行为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更精确识别和预防套利行为。同时,可以提升保险产品智能化定价能力,根据商家退换货情况和买家购物行为动态调整保费。
  李怡晓认为,对这种套利行为的规制,一方面有赖于店铺经营者以及平台加强对异常订单的监督与管理,开发并使用特定的程序工具对订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管控,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考虑优化赔付流程,对于可能存在异常情况的订单要求买家提供其向快递公司实际支付运费的付款凭证等资料以验证其所主张的运费赔付的真实性,各方协力减少漏洞,降低此类现象的发生。
  “让运费险摆脱被恶意利用的现状,关键在于综合施策。”朱克力认为,保险公司和电商平台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套利行为,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识别和防范能力。可以优化运费险的设计,例如设置更合理的赔付上限,可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加强对消费者教育和引导也必不可少,让消费者明白运费险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并倡导诚信购物。通过这些有力举措,发挥运费险应有的保障作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黑灰产”成生意经 运费险成“致富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