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发现恩诺沙星残留超标、传言个头大是吃了避孕药
■本报记者 李建
夏秋交替时节,鲜香肥美、营养多多的黄鳝正当季。不过,部分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前不久开展食品抽检时发现,有些食品生产企业销售的黄鳝中恩诺沙星残留超标。那么,鳝鱼为啥要“吃药”?网络上那些有关“鳝鱼嗑药”的说法都是真的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抽检:有些黄鳝“吃”了恩诺沙星
8月30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通告,其中,南通市崇川区士英海鲜店销售的鳝鱼,在该批次抽检中显示恩诺沙星检出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8月28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显示,舟山市定海区振兰水产品经营部在外卖平台的网店、杭州余杭亭趾农贸市场张元金水产店、丽水市莲都区旭明水产店销售的黄鳝,恩诺沙星检出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记者检索近3年黄鳝市场抽检结果发现,恩诺沙星残留是黄鳝抽检不合格指标中的高频词。据了解,恩诺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那么,为什么要给鳝鱼吃这种药呢?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黄鳝生性凶猛,养殖过程中相互间撕咬或受敌害生物侵袭,或是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等情况,容易被细菌感染,出现烂尾病、水霉病、烂皮病、肠炎和出血病等。而恩诺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部分养殖或运输暂养单位为快速控制病情或提前预防,违规加大用药量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的药物残留量超标。
记者了解到,在黄鳝养殖过程中,恩诺沙星是被允许使用的兽药。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2019)规定,恩诺沙星最大残留限量为100μg/kg。然而,记者梳理上述抽检结果发现,有些样品恩诺沙星超标达到了30倍甚至更高。
阮光锋表示,药物使用是为了防止动物生病,而药物残留超标说明养殖或经营单位存在违规用药的情况。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而言,虽然偶尔食用恩诺沙星超标的鳝鱼不至于引起明显不适,但仍可能存在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释疑:个头大小与避孕药无关
“为啥养殖的鳝鱼普遍比野生鳝鱼肥大?秘密是它们吃了避孕药!”类似这样的“绯闻”,几乎只要鳝鱼一有“负面消息”,它就会冒出头来。
阮光锋解释说,黄鳝瘦小或肥大取决于饵料是否充足、喂养时间是否足够长等因素。比起野生黄鳝,养殖的黄鳝食用的饲料营养丰富,顿顿管饱,还不用为躲避天敌和觅食而劳碌,自然长得更肥更大。
至于“避孕药催肥黄鳝”的传言,可谓年深日久。首次将黄鳝和避孕药联系在一起的,是1998年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有养殖户爆料黄鳝饲料中添加避孕药,能使黄鳝长得很肥大。传言就此产生并传播开来,且经久不衰,一些“资深人士”还常指导他人“买黄鳝尽量不要买太粗的”。
阮光锋分析说,从既往掌握的信息来看,2000年以前,黄鳝养殖技术不太成熟,不排除有些小养殖户因为黄鳝养不大,或易病死,就病急乱投医,想到了投放避孕药催长。但事实上,给黄鳝喂“避孕药”的做法,从生物学角度是站不住脚的,即使有人尝试了,结果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
黄鳝有个很有趣的特性,即神奇的性逆转现象。刚出生时是雌性,一般经过3年时间,长大产卵后即变为“间性”,最终变成雄性。雄性黄鳝普遍比雌性黄鳝个头要大。而喂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药,只能让黄鳝变得更“雌”更小。
此外,也有观点说,避孕药可以抑制黄鳝产卵,从而“雌”少“雄”多。这样的说法其实也不值一驳。农业农村部提示,养殖黄鳝的密度超过每平方米4—5条,鳝鱼就不会产卵,而现代人工养殖密度更高,根本就用不上避孕药。
同时,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的验证试验显示,在1个月内,给黄鳝吃避孕药,对于它的生长速度并没有显著效果,但1个月后,却会造成黄鳝的大批死亡。所以,在黄鳝养殖中添加避孕药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导致鳝鱼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死亡率,得不偿失。通过近年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对黄鳝主产区不同季节、不同规格黄鳝样品的跟踪评估,未发现含有己二烯雌酚、左炔诺孕酮等27种激素(包括了目前所有避孕药的有效成分)的检出。所以,担心个头大的黄鳝含有避孕药成分的消费者可放心食用黄鳝。
建议:这样吃黄鳝更安全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到,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予以查处,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同时采取措施督促食品经营环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
那消费者生活中如何安全吃鳝呢?阮光锋建议,消费者应到正规商场、超市或管理制度健全的农贸市场、进货渠道可靠的店铺和摊点选购黄鳝,同时保留必要的购物凭证。
消费者买黄鳝时,尽量买趁鲜活时宰杀的或宰杀后冷冻的鳝鱼;家庭宰杀鲜活鳝鱼,处理之后应尽快烹饪。阮光锋解释说,这是因为处理好的鳝鱼如果放置较久,体内会滋生细菌,黄鳝体内的组氨酸会因此转变为具有毒性的组胺,且随着时间延长,组胺含量增加、毒性增大,成人摄入约100毫克即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跳、血压下降等中毒症状。
阮光锋同时建议,吃黄鳝也应注意适量,不宜一次性进食过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动物性食品120—200克,每周至少食用2次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