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为穿透式打击“职业闭店人”点赞
作者:胡国强

  对涉案的闭店企业、“职业闭店人”、背债中介机构等所有恶意逃债、为恶意逃债提供便利条件的合谋企业及当事人,一并进行立案调查和责任追究;对利用职业闭店进行非法牟利的利益链条上的参与者“一网打尽”,同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行为限制,“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
■胡国强
  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外通报了两起“职业闭店人”案件,涉及两家文化艺术类教育培训机构。北京市公安、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紧密协同,穿透式执法查处“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形成对职业闭店群体的打击震慑,更是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益探索。(据10月23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职业闭店”是近年出现的新违法行为,主要是指在教育培训、健身美容等预付式消费领域,违法当事人通过合谋转移店铺经营权或更换法定代表人等形式,实现逃避合同义务、侵占预付款。“你负责跑路,我负责善后”,“职业闭店人”参与闭店逃债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冲击了社会信用体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预付式消费是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形式,其初衷是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然而,由于部分商家不诚信经营、卷款“跑路”等现象频频发生,导致预付费消费领域纠纷多发,消费者依法维权困难重重,成为当前消费痛点问题之一。
  不少消费者都曾有过类似的遭遇:门店前一天还在正常营业,第二天就突然关门了;更有甚者,有些门店前一天还在高调开展促销活动,使用各种手段诱导消费者充值,而当消费者第二天上门消费时,却发现大门紧闭,店主已经卷款“跑路”……这些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背后,无不隐藏着“职业闭店人”的影子。
  “职业闭店人”的行为,不仅增加了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难度和成本,而且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或难以得到赔偿的后果。要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就要斩断“职业闭店人”的利益链条。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对一些“异常”企业提出登记变更时,要加强变更环节资质审核,不给“职业闭店人”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对涉案的企业和法定代表人加强穿透式监管,防止当事人“狡兔三窟”“轮流当值”,通过经营主体变更,隐藏资金流向,规避法律责任。
  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的“艺术伞”“木艺艺术”等系列案件中,对涉案的闭店企业、“职业闭店人”、背债中介机构等所有恶意逃债、为恶意逃债提供便利条件的合谋企业及当事人一并进行了立案调查和责任追究,对利用职业闭店进行非法牟利的利益链条上的参与者“一网打尽”,同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了行为限制,“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这个案例是穿透式执法的有益实践,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创新实践。
  预付式消费的安全涉及亿万消费者,是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更是涉及消费者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关键小事。多年来,各地市场监管机关和消费者组织做了很多工作,但预付式消费一直是消费投诉较高的痛点问题。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案例,实现了全链条查处,他们对当事人“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的处理更是将穿透式执法的作用充分彰显,相信会对违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当然,预付式消费需要充分考虑信用风险,笔者提醒广大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须谨慎决定、量力而行,做到科学理性消费。唯有如此,才能避开预付式消费中的各种陷阱,才能让每一次消费行为更托底、更放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穿透式打击“职业闭店人”点赞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