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从产品到产业的蜕变
江西省瑞金市市场监管局服务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作者:钟小平 朱海

■钟小平 本报记者 朱海
  油茶丰收采摘忙,硕果染秋漫山香。10月23日,江西省瑞金市九堡镇桥头村小门坑,雪白的油茶花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一颗颗圆润的油茶硕果挂满枝头。茶农钟春生正带着一家老小,背着竹篓穿梭在油茶林里,采摘“丰收的喜悦”。微风拂过,果香弥漫整个山坡,丰收的景象跃然眼前。这是当地茶农采摘“霜降籽”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市市场监管局服务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喜人景象。
标准引领茶农“上山”
  过去的茶山,无论是自留山还是责任山,每家每户都是各自为战。茶农种植油茶都是凭经验、靠感觉,行距多少、株距多少、是条植还是穴植……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油茶榨取的茶油质量和产量参差不齐。小门坑的茶油素称当地“九宝”之一,口感好、无涩味,但因为缺乏油茶种植标准,产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聊起过去的油茶种植,钟春生双手一摊无奈地表示:“缺乏标准,难成主业,只能靠天吃饭。”
  近年来,瑞金市市场监管局立足部门职能,引导茶农标准种植、合作经营、品牌发展。该局标准股股长钟卓希介绍说:“我们利用油茶种植标准化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和扶持加工企业与种植基地合作,大力推广标准种植,不仅推动瑞金油茶实现了从产品到产业的转变,而且还成为了全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瑞金市绿野轩公司就是参与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刘涛介绍说,6年前,国家标准委批准该公司承担“油茶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自此,公司每年都要派出技术骨干到各乡镇油茶种植基地结对帮扶,开展技术培训和运用推广,用标准引领茶农“上山”。他们按照《国家油茶种植标准》《国家油茶栽培技术规程》等油茶生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吸引了不少农民上山垦荒种茶。
  3年前,外出务工达8年之久的村民陈功宣听说乡亲们尝到了用标准种油茶的甜头,便回乡将20多亩责任山开垦成了油茶基地。看着长势喜人的幼苗,陈功宣兴奋地说:“以前赚的都是小工钱,现在干的才是大事业,感觉就是不一样。”
  在标准引领下,瑞金油茶的种植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据刘涛介绍,该公司已经建设了20多个标准示范生态茶园,涉及8个乡镇的90多个行政村;全市标准化油茶生产面积就发展到了3万多亩,油茶种植农户1.2万户,种植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26家,茶油年总产值达到6亿多元。
订单带动茶农“入市”
  过去的山地都是家庭承包经营,茶油产品主要来自野生山茶,自家食用后有剩余的才拿到市场上去零星销售。尽管瑞金茶油品质优越,但由于数量少、销路窄、价格低,茶农种茶积极性不高,很少连片开发。九堡镇慈坑村地处铜钵山下,形似一条曲折的沟渠,两侧的山地资源丰富,但村民曾一度抛荒外出,致使为数不多的茶山渐渐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山。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瑞金市市场监管局市场股股长李良标告诉记者,市场监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引导茶农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茶农通过山地流转、承包经营等形式,连片种植,统一管理。同时,联合当地林业部门指导茶农进行低产林改造,推动政府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另外,还鼓励茶油加工企业与油茶种植合作社签订合同,对社员的茶籽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以此发展订单茶业。
  组建专业合作社后,茶农抱团取暖效果明显,拿到订单的茶农心里有了底、手里有了劲。村民钟展发有15亩责任山,山上的油茶都是野生的,茶林稀疏、长势不好、产量不高,每年生产的茶油都只能供自家食用。加入合作社后,由合作社统一购买油茶苗木,进行低产林改造,采摘的茶籽则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现在,每年光是卖油茶,就能让钟展发增收6000多元。
  如今的慈坑村,首尾十里的“长坑”满是油茶,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茶农的“金山银山”。寒露过后,茶农们陆续上山采茶,霜降时节更是进入高峰期。茶农们的欢声笑语,裹挟着阵阵茶香,不时在山间飘荡。大山脚下的古老民房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沿山而建的小洋楼和小别墅。一条6米宽的柏油马路,也从相邻的珠斗村贯穿慈坑村全境,直通铜钵山脚下。
商标导航茶农“下海”
  过去榨油,靠的是水力碾碎,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后来,渐渐有了榨油机械,但也难成规模,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而且加工出来的茶油质量不稳,带有一股浓浓的涩味,熬熟后才能食用,无法扛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瑞金市市场监管局企业监管股股长梁敏燕介绍说,鉴于此,市场监管部门立足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等监管职能,大力发展茶油加工企业,先后推动成立了金鑫油茶、华升食品、绿溢农业、翔元林业等茶油加工龙头企业,并采用现代加工技术,提升茶油质量。以绿野轩公司为例,该公司与南昌大学合作,率先购买了水媒法茶油提取专利技术,注册了“瑞和林”“瑞京老表”“十月油禧”“瑞金的金山上”等茶油商标。如今,该公司生产的1斤装瓶装茶油,金黄剔透、香气飘逸,甚至无需熬制便可直接饮用。
  有了商标后,销路扩大,价格攀升。过去只能在本地销售的散装茶油,如今经过加工提炼和适度包装,不仅远销到了广东、福建、湖南、湖北等20多个省市,更是促进了本地加工企业的发展。更为可喜的是,在瑞金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瑞金油茶种植协会成功注册了“瑞金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直接激发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
  资料显示,仅2023年,瑞金市就新增油茶种植面积5000多亩,低产林改造10000多亩。特别是瑞林、拔英、万田等山区乡镇,茶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今年69岁的村民刘金秀,在该市九堡林场从事苗木培育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据她介绍,以前培育的油茶苗木数量不多,每株的价格还不到一元,有时还卖不出去;可如今,油茶苗木数量连年翻番不说,每株的价格也提高到了3元多,甚至还供不应求。
  “十月霜降油茶黄,早早上山采摘忙;个个茶果圆又靓,汗流浃背换油香。”瑞金油茶不仅承载着茶农致富的希望,更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活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产品到产业的蜕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