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黑色素并非决定肤色的唯一因素
作者:利文
图片

  自古以来,肤色都是爱美者绕不开的话题。《诗经》中那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就透露出3000年前人们对白皙肌肤的喜爱与向往。尽管时代在变,但人们对白皙肤色的审美追求始终未变。不同的是,如今人们不再一味追求苍白,而是更倾向于健康的“白里透红”。同时,随着科学认知的提升,人们对肤色的影响因素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曾几何时,人们对美白的追求近乎偏执,只要白,哪怕是“惨白”也好。但如今,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多元化,更加注重内在感受和个性化表达。健康、自然的“白里透红”肤色,成为了当下的新审美风尚。
  提到美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黑色素。过去,黑色素被视为美白路上的“拦路虎”,人们谈“黑”色变。但实际上,黑色素是皮肤的重要保护机制,它像皮肤的小卫士,有效阻挡紫外线的侵袭,防止自由基对DNA的损害,并保护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不被分解。
  随着科技的进步,消费者的认知也不断升级。如今,我们已经明白,肤色并非仅由黑色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调色盘上的颜色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我们的肤色也是如此。而且,如今的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白皙,而是更加喜爱气血充盈、白里透红的健康肤色。因此,传统的黑色素抑制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
  说起肤色,就不得不提困扰亚洲女性的“黄气”问题。你是否发现,明明做好了防晒,但皮肤有时看起来还是特别黄,这比暗沉还要让人头疼。一项对中国女性的长期纵向调研显示,在长达十余年的追踪时间里,中国女性皮肤发黄的问题比暗沉问题更为严重。而20岁是中国女性皮肤发黄的加速期,发黄增速可高达12倍。在亚洲文化中,“面黄肌瘦”“脸色蜡黄”等词汇都是用来形容气色差的。但过去,我们并不清楚“黄气”的成因。
  如今,科学家终于揭开了“黄气”的神秘面纱。原来,“黄气”是过量的糖和蛋白质在体内发生反应合成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皮肤的“甜蜜负担”。这些“甜蜜破坏分子”不仅会在体内合成,还悄悄潜伏在高温烹饪的美食中,如烧烤、油炸和烘焙食品。此外,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环境污染和紫外线照射也会促进AGEs的生成。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频繁熬夜、爱喝奶茶、吃甜食等习惯,更是让AGEs有机可乘。
  在揭秘“黄气”形成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蛋白质在肤色形成机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体的皮肤就像一座由蛋白质构成的城堡,除了水以外,皮肤的80%都是由蛋白质构成。当蛋白质受损时,皮肤就会失去原有的光彩,变得暗淡无光,就像一座城堡经过风吹雨打后变得斑驳陆离,失去往日的光彩。而“黄气”就是过量的糖和蛋白质相遇,形成一场“糖化沙尘暴”,席卷着城堡的每一个角落。大家熟知的氧化和新近的羰基化概念,则像是狂风骤雨,让城堡变得更加脆弱和暗淡。黑色素则像是在城堡墙壁上添加的黑色遮挡板,虽然默默守护着城堡,但也让城堡看起来更加暗淡。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期刊》的研究表明,科学家们在AGEs中发现了一种与肌肤黄度直接相关的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AGEY。这位“黄中之王”在皮肤中的含量直接决定着肌肤的黄度值,就像城堡中的一盏黄灯,亮度越高,城堡就显得越黄。
  黑色素虽是影响肤色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的“罪魁祸首”。肤色管理其实是一场全面的护肤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们需要从更高、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肤色问题。皮肤中占比高达80%的蛋白质,正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战略要地”。只有预防或减轻“黑化”、糖化、氧化、羰基化等过程对皮肤蛋白的损害,我们才能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因此,在进行肤色管理时,我们应有意识地从养护蛋白这一角度出发,建立全面的护肤和生活习惯,让皮肤焕发健康自然的光彩。 (利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黑色素并非决定肤色的唯一因素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