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异宠饲养不能任性
作者:汪昌莲

  异宠饲养不能任性,消费者饲养异宠前应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其习性、饲养难度及潜在风险,以科学知识替代盲目热情。同时,社会应倡导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文明理念,让异宠饲养从任性走向理性。
■汪昌莲
  当前,一些追求潮流、猎奇的宠物爱好者,掀起饲养异宠的热潮。但异宠的交易、饲养、救治、弃养等行为潜藏安全风险,关乎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须加以重视。(据8月4日中国经济网报道)
  异宠是异域宠物或另类宠物的简称,指传统猫、狗等宠物之外,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观赏和经济利用的外来野生动物,包括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鸟、兽、两栖、爬行等脊椎动物。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异宠饲养悄然兴起。从色彩艳丽的蜥蜴到造型奇特的蜘蛛,从迷你刺猬到外来鱼类,异宠凭借其独特的网红属性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宠。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盲目追捧异宠带来的生态风险、安全隐患乃至伦理困境不容忽视。异宠绝非可以任性宠爱的玩物,其饲养需以科学认知与责任意识为前提。
  社交媒体中,异宠常被贴上酷炫、治愈的标签,其非日常化特征,满足了部分人对新奇体验的追求。但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宠物,本质是将自然符号化、工具化,这种以人类喜好主导的宠物化过程,往往忽略异宠作为生命的真实需求。例如,某些爬行动物需要特定温度、湿度环境,而饲养者仅凭一时兴趣搭建的简陋空间,很可能导致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甚至加速死亡。异宠不是玩具,而是需要尊重的生命个体,任性饲养的背后是对动物福祉的漠视。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异宠中的外来物种,一旦逃逸或人为放生,极易引发生态灾难。以恶魔蟹为例,这种原产于东南亚的淡水蟹,因色彩艳丽被大量引入,但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导致本土水域生态失衡,威胁其他物种生存。同时,部分异宠还可能携带未知病原体或自身具备攻击性,当个人兴趣突破科学饲养的边界,异宠则可能从宠物异化为隐患。
  异宠市场的火爆,催生了走私、非法捕捉等黑色产业链。某些濒危物种被伪装成稀有宠物跨境交易,既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又加剧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而部分商家为迎合市场需求,对异宠进行非自然的人工干预,如给鱼类注射荧光染料、为爬行动物植入芯片等,这种对生命的“改造”,不仅存在伦理争议,更可能引发动物健康问题。因此,完善异宠进出口检疫、建立饲养许可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已成为守护生态安全与公共秩序的当务之急。
  异宠饲养不能任性,消费者饲养异宠前应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其习性、饲养难度及潜在风险,以科学知识替代盲目热情。同时,社会应倡导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文明理念,让异宠饲养从任性走向理性。唯有以科学为基石、以责任为边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真正落地,那些斑斓的生命才能成为美好而非危险的风景。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异宠饲养不能任性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