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机器人动力觉醒 释放有温度的智能
作者:王小月 文/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机器人在踢球。
图二:人形机器人制作咖啡。
图三:机器人乐队准备演出。
图四:哮天SiriusSirius机器狗机器狗拥有“快速运动的能力,可随着音乐跳
图五:机器狗正捡起地上的水瓶。
■本报记者 王小月 文/摄
  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纷纷展示看家本领,有组成乐队演奏乐器的,有在绿茵场踢足球的,还有担任售货员为顾客提供购物服务的……本次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相关企业带来1500余件展品,其中新品多达100余款。此外,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带来了他们最新的展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参展数量创同类展会之最。
  热度空前的背后,是机器人加速落地生活场景应用的成果。机器人能够覆盖未来生活助手、陪伴、教育、技术开发、养老助力等场景,当高端制造与大众消费实现无缝对接,机器人将逐渐走进大众生活。
人形机器人大显身手
  8月10日,记者来到大会现场,看到人头攒动。炎炎烈日并未影响参展观众的热情,尤其是有机器人表演的展台,早早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2024年被业内称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元年”,但更多还是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外界对人形机器人的印象多是炫技。而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大部分机器人,记者发现它们已踏踏实实地准备“干活”了。
  在宇树科技展区,一场机器人擂台赛正在进行。两台身高1.2米的G1格斗机器人分别戴上对应红色与蓝色的拳套,闪转腾挪间你一拳我一脚。当蓝色机器人被击倒,观众惊呼还未落,它已迅速爬起继续战斗。
  “参赛选手是我们最新升级的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拥有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在外部冲击下实时调动各个关节电机,站得更稳、起身更快。”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擂台赛一天有4场,比赛未开始时,格斗机器人会选择在座椅上休息,或在隔壁区域大秀舞姿,机器人的多才多艺让不少观众啧啧称奇。
  有家企业搭建了个小型足球场地,加速进化机器人小巧灵活的身影在绿茵场上来回穿梭,传球、运球一气呵成,吸引大批观众围观打卡,让人直观感受机器人竞技的独特魅力。
  人形机器人不仅表演“好看”,还很“好用”。
  本次大会,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携天工、天轶系列全新2.0产品矩阵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天工Ul
tra以2时40分42秒跑完21.0975公里,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刷新世界纪录。作为天工Ultra的升级版本,在大会开幕式上,天工2.0化身主持人登上舞台,融合多模态环境感知、复杂语义理解与实时动态决策能力,稳定完成了高难度、多环节的主持任务。
  它能做的事情不只是主持,基于自主研发的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天工拥有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准感知能力和自主任务规划执行能力。“未来在工厂、特种作业、家庭等应用场景均可完成环境感知并规划任务,为未来人形机器人迈向真正的生产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从步履蹒跚到稳步走路,再到快速奔跑、连续后空翻和打格斗比赛,人形机器人实现了飞速成长。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作为机器人的高阶形态和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安全防护、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聚焦这一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持续发力,拉动新消费、催生新产业。
应用场景多元化
  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十大人形机器人潜力应用场景,分别是工业通用操作、汽车制造、3C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生产、安全应急、商业服务、家居服务和农业生产。
  展会现场,有的机器人正在制作冰糖葫芦。几颗山楂穿成一串,然后再裹一层糖衣。“这是国内首个高精度全身力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穿冰糖葫芦对于机器人来说并非易事,这对精度、安全性和仿生力控都有很高的要求。”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越疆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演示了分拣物料、打爆米花、做煲仔饭等任务,开始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家庭场景中应用的可能性。
  “从工业走向人形不是换赛道,而是向更高阶复杂系统进化。机器人从工厂走向家庭,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安全性、价格和服务体系的完整闭环,未来3年是突破窗口期。”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郎需林表示,机器人进入家庭不是“能不能”,而是“何时能像家电一样简单”。
  由此可见,各类机器人已展现出面向现实世界的巨大应用潜力,正在以更智能、更日常化的姿态贴近用户的生活。
  在现场,能够全程不用遥控器操作的机器人“大头”是一款四足机器狗,除了可运动双目摄像头之外,“大头”还配备了机器人专用的360°激光雷达,提升其在复杂地形、异形障碍和暗光环境的避障能力。
  另一边,在银河通用的展台,搭载“第五只手”的机器狗已经开始“干活”了,能够自主精准识别被丢弃在地上的水瓶,并迅速将其捡起。
  “怎么这么小?像是个玩具。”在展区的小观众对一款只有1千克重的四足机器狗充满好奇。记者了解到,这是一款高动态AI仿生智能机器人,名为哮天Sirius。它能够理解并响应人类指令,当“听到”别人叫它的名字时会自然地与人互动:坐下、跳跃,甚至跳舞,主要面向家庭娱乐场景。
  此外,四足机器狗在工业上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工作人员介绍,在特殊场景、极端状况中的作业能力,是评判四足机器狗能力的重要维度。
科技让生活更便捷
  本届大会上,“技术革新须扎根应用场景”的观点得以印证。机器人走出实验室,深入多场景解决问题,智能开始有了温度。
  在星海图展台,观众一句“请收拾床铺”的指令,立刻将R1 Lite机器人带进了工作状态……缓缓拿起衣服,抖直、平铺,拎起衣角折叠,再拎起另一侧……机械臂很快就把乱成一团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
  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叠衣服看似简单,考验的却是机器人精准操作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让机器人实现从视觉感知到全身23个自由度关节的精准控制,从而完成铺床这类高复杂度、长流程的任务。
  智慧康养也是未来机器人的重要应用方向。傲鲨智能发布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VIATRIX使得穿戴者在获得运动增程助力的同时,依旧能够实现抬腿、下蹲等动作;而由大艾机器人展出的艾康外骨骼,是国内首款获“创新医疗器械”认证的康复设备,首发的“神行”外骨骼还新增了贴合老年人需求的护膝功能。
  除此之外,酒店洗衣服务机器人、智能导览机器人、物流配送员机器人等纷纷亮相,与真实场景结合是机器人突破机械式响应,实现主动服务、一机多能、多机协作的关键所在。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机器人大会已走过10个年头,见证和推动着机器人产业在产业提速、场景纵深、技术自主、生态成熟上不断突破,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正在加速实现。”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机器人动力觉醒 释放有温度的智能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