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莫让“痛金”消费变痛心
作者:江德斌

■江德斌
  最近,很多消费者发现,金店中一颗指甲盖大小的黄金转运珠,价签却显示其身价是当日国际金价的近3倍。这并非金融衍生品,而是正在席卷年轻人钱包的“痛金”。
  近年来,二次元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各种IP商品消费也随之火爆,形成了特有的周边经济,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痛金”一词中的“痛”,来自于二次元圈,指在物品上添加IP元素,以公开表达喜好。“痛金”即融合了二次元文化和黄金消费的新兴概念,是指将动漫、游戏、影视等IP与黄金材质结合制成饰品或收藏品。
  由此可见,“痛金”实际上属于周边的一种,只不过材质是黄金。年轻人之所以热衷购买“痛金”,主要是冲着IP而去,认为其既有收藏价值又能产生情绪价值。近年来,黄金价格一路上涨,“痛金”既承载着情感与文化认同,又具有黄金本身的保值属性,因而成为年轻人眼中能戴、能囤的硬核周边。
  由于黄金价格始终处于高位,一件金饰动辄数千元乃至数万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统黄金消费。而“痛金”的克数较小,与之前流行的金豆类似,消费门槛较低,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对于商家而言,“痛金”亦属于新品类,能够弥补传统黄金消费的缺口,还能将黄金消费拓展至年轻消费群体,有助于培育未来客户,加之“痛金”利润可观,所以愿意与IP合作推出各式“痛金”,以迎合这股消费潮流。据媒体报道,过去一年IP黄金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94%。
  需要看到的是,“痛金”制作工艺复杂,加之需要支付IP授权费用,其成本和零售价格远超传统金饰,形成了高溢价现象。还有一些厂商采取饥饿营销模式,打着“限量”“绝版”的旗号,把“痛金”定价抬高到普通金饰的数倍之多。在二手平台上,部分“痛金”价格也频频上涨,甚至翻倍挂出,转手炒卖获利空间极大,颇具诱惑力。
  但是,“痛金”的高溢价建立在IP属性之上,而IP种类繁多、竞争激烈。事实上,并非所有的IP都能长盛不衰,许多IP在流行期受到消费者热捧,周边产品被爆炒,价格堪称天价,但过一段时间后,随着热潮消退,周边产品往往被扔到角落无人搭理,价格也随之崩盘,产品犹如流星一般消退。可见,“痛金”亦存在这种隐忧,一旦所属IP进入冷却状态,乏人问津,周边产品原有的高溢价就会急剧贬值。
  “痛金”虽好,风险也不小。年轻消费群体应清醒认识到“痛金”的高溢价风险,不要热血上头、盲目跟风,以免被“痛金”掏空了口袋、刺痛了感情。年轻人在购买“痛金”时,需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切勿通过借贷提高资金杠杆、放大风险,尽量不要透支消费、大量囤积炒卖,避免IP退潮后全部砸在自己手里。商家要注意“痛金”受到二次元文化的影响,此类情绪消费很难持久,在推出“痛金”产品时,可优先选择经过市场检验、具有长久生命力的IP,以降低滞销、积压风险。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莫让“痛金”消费变痛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