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市场监管部门为第七届文博会筑屏障
图:执法人员开展巡检。
■本报记者 冯铁飞 文/摄
8月21日至25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36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共推出228个文化产业招商项目,总招商金额820亿元,5天时间累计观展达到48.9万人次。
文博会期间,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投入精干力量开展全流程保障工作,累计护航约9万人次用餐安全,通过严密巡查、精准快检、高效维权,为文博会顺利举办筑起坚实的市场监管屏障。
巡查快检守住底线
8月21日,山西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接待酒店及展会承办方,召开食品安全保障协调会。会议要求,严格执行供餐菜单备案制度,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供餐商户进行严格审查,查资质、查流程、查环境,核验人员健康证,并部署专业快检团队驻点开展食材农残等指标的每日抽检。
8月21日、24日,该局对N1-N7展馆、C1、C2馆餐厅等重点区域进行深度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同时规范市场秩序,对未明码标价商户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展会承办方督导。
8月22日9时许,记者跟随山西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潇河分局工作人员在文博会现场对餐饮点进行巡查,同时随机对食材、蔬菜进行抽检。工作人员仔细查看每一处餐饮摊位的食品经营资质是否齐全、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逐一核对食材采购台账的进货渠道、检验合格证明,重点检查冷藏冷冻设备温度是否达标、生熟食材是否分区存放、餐具消毒记录是否完整。在食材抽检环节,工作人员从餐饮点随机选取食材,现场进行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项目检测,让参会人员直观感受到食品安全保障看得见、摸得着。
高效调解消费纠纷
在做好食品安全保障的同时,山西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在会展中心设立投诉举报点,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响应群众诉求,累计现场调解消费纠纷5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8月25日11时,有消费者向山西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反映,称其在文博会N4展馆一家展位以50元的价格购买的牛肉干未标注配料表,经网上查询怀疑实际为鸭肉,要求调查经营者情况并督促其退款。
受理投诉后,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核实。经查,该展位售卖的产品实为风味肉干,属于散装食品,产品标签已粘贴于展位物品框显著位置,标注了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同时,工作人员通过询问商家及查看销售记录确认,现场销售人员向消费者宣传时,明确告知产品为鸭肉制成,不存在以鸭肉冒充牛肉的虚假宣传行为。
工作人员现场联系消费者,耐心倾听其诉求,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人员向消费者解释散装食品标签公示的相关规定,并出示现场检查证据,消除其对食材真实性的疑虑。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引导商家进一步优化标签展示方式,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前能清晰获取产品信息。最终,在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调解下,商家当场为消费者办理全额退款,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消费者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商家也承诺将加强产品信息公示管理。
精心护航全力保障
文博会期间,山西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全体保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无论是对供餐酒店食材的突击检查,对会展中心商户的收尾巡查,还是接到消费者投诉后马上抵达现场的快速处置,都体现了监管为民的初心。截至文博会闭幕,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未出现一起消费维权积案,保障工作得到参展商、消费者及主办方的高度评价。
山西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保障人员持续开展高频次巡查检查,检查各类食品经营主体1280余户次,重点核查食品经营资质、食材采购台账、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储存条件等关键环节。检查中发现的90余个问题,如部分商户食品标签不规范、食材存放分区不清晰等,工作人员均当场提出整改要求,指导经营者立行立改,确保问题全部及时清零,从源头杜绝食品安全风险。现场调解消费纠纷5起,其中包括来自12345平台的2起,现场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0余元,处置舆情事项2起。
该局同步开展食品快检抽检工作,累计完成检测590批次,其中针对为文博会提供餐饮服务的酒店抽检510批次,涵盖蔬菜、肉类、米面油、调味品等重点食材;对会展中心内商户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抽检80批次,检测项目包括农兽药残留、瘦肉精、微生物污染等关键指标。所有抽检批次合格率均为100%,为参会人员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科学支撑。
山西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将以此次文博会保障为契机,总结经验、优化机制,持续加强大型展会、节庆活动等重点场景的市场监管工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精准度与消费维权效率,为营造安全、放心、有序的市场环境,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