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谋“新”重“质”促发展
江苏省多举措驱动产业品质升级
作者:薛晶晶

■本报记者 薛晶晶
  质量是兴企之要、强省之道。近年来,江苏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质优”和“创新”的深刻内涵,从增强质量发展新动能、实施计量强基工程、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优化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供给等多个维度发力,在勾勒新质生产力发展蓝图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打造更安心、更优质的消费环境。
智能转型 提质增效
  在一家汽车锻造企业的模具生产车间,有多台立方体的铁盒子特别显眼。“这是高速加工中心,接了订单就能按照需求设计制作模具,不仅可以设置各项制造参数,还能全程盯着生产。”车间负责人介绍说。
  智能设备的加持,让企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双提升。目前,该企业年人均生产吨位超170吨、年人均销售收入超220万元,达到我国锻造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能耗却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70%。这意味着汽车锻造零件的生产更高效、质量更稳定,且更低的能耗有助于控制生产成本,间接为消费者购车、修车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配件选择。
  在电子信息领域,中国电科十四所同样以技术赋能产业。该所深耕离散型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的“睿知”品牌工业软件,已服务于航空、航天、电子等15个行业的1000余家企业,有效推动了自主工业软件生态圈建设,引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全面助力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路径,而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建设体系则是核心抓手。近年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技术赋能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智能工厂建设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双向突破。在梯度培育方面,江苏已形成从智能车间到领航级的培育体系,每年推动1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同时强化技术创新导向,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3家。
  2025年,江苏省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实现创新型中小企业初始级及以上数字化转型覆盖率30%以上,并推动5G全无线工业控制、工业AI视觉检测等技术应用。其中,工业AI视觉检测如同“精准质检员”,能快速识别生产中的微小瑕疵,比人工检测更高效、更精准;5G全无线工业控制则让生产流程更流畅,减少因环节衔接问题导致的质量偏差。这些技术的落地,让家电、机械零件、电子设备等消费品的生产误差大幅降低,同时,也让消费者踩坑劣质产品的概率显著下降。
精准计量 杜绝隐患
  只有测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测得准,才能造得精。计量被喻为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更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近年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着力打造计量创新策源高地,形成以精准计量驱动产业升级的创新发展模式。
  目前,江苏省已在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领域建成(批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7家,在海上风电装备、航空航天、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培育省级中心13家;成功研发国内首套近眼显示检测、工业机器人空间六维位姿轨迹测量等系统装置,AI智能金相测试分析、硅片几何参量高精度测试等20余项测量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在实施计量强基工程方面,江苏省加强量子测量、纳米新材料等领域计量技术攻关,建设计量基准(副基准),并计划培育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3个以上,推动高端计量测试装备国产替代。目前,苏州高新区已聚集仪器仪表类相关企业约250家,2023年产值合计约24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国内同类集聚区前列,为产品质量精准把关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计量为产品质量定标尺,标准则为产业规范立规矩。8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在无锡召开集成电路标准稳链项目实施效果座谈会,会上发布《芯粒互联接口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项芯粒互联接口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标准体系。
  此次发布的标准,通过统一芯粒间数据传输机制、接口协议等核心规范,为国产芯粒配备“通用接口”,解决不同供应商、工艺节点芯粒的互联互通难题。这一突破将推动集成电路产品质量更稳定,进而让消费者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性能更可靠,后续维修更换配件也更便捷。
  不光是集成电路领域,江苏省作为制造大省,正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优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在“双碳”、机器人、光伏等领域新建一批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围绕未来产业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在新能源、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开展国际标准培育。
检测升级 守护品质
  为进一步筑牢产品质量防线,江苏省进一步优化检验检测供给,聚焦50个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和省质检、计量中心,指导建立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联盟,完善“苏链检”检企对接服务机制和平台。江苏省市场监管局通过设立微信群组,与149家企业建立直接沟通渠道,实现需求即提即办;组建专家团队,征聘102名“苏链检”技术服务专家,开展疑难问题会商研究,并在射阳港零碳产业园、新吴区生命科技园建立专家服务工作站,提供线下检企对接服务。
  今年1月,我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公布,江苏常州动力电池、盐城光伏两个项目成功入选。“这两个项目产业基础好、产业链条完备,试点区域质量认证基础与降碳潜能突出,参与试点的相关单位也具备扎实的质量认证基础。”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优化质量认证供给上,江苏省已在电池、光伏、钢铁等10个行业制定发布11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颁发73张认证证书,覆盖26类产品。未来,江苏省还将制定实施4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和认证规则,完成200个以上碳标识认证应用,推动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江苏省在“质量强省”建设方面持续发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全国领先,已建成覆盖全省的服务网络,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集成化、定制化服务,累计服务企业100多万家次。
  今年,江苏省进一步提出建设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线上平台,发布线下服务站点建设指南,计划建成高水平服务站点50个左右。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小企业可便捷获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全链条支持,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从车间智能改造到全链条质量守护,江苏省以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以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不仅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更让广大消费者深度共享产业提质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持续夯实品质生活根基,切实提振消费信心与获得感。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谋“新”重“质”促发展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