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记者近日从福建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该局认真履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责,深入推进标准化强省建设工程,在产业升级、企业创新、生态建设、城市治理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标准化发展之路。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聚焦重点产业集群,推动标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品质跃升。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11家企业参与99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基本完成到2027年参与100项的目标。目前福建152个企业标准入选国家级“领跑者”,组织832家企业参与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2024年福建省参与91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形成全产业链协同格局。
立足对外开放优势,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业走出去”,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让“福建声音”响彻全球标准化舞台。今年以来,福建举办首场国际标准对接会、标准赋能产业发展冶金专场和纺织专场,吸引300余家企业、1000余人线上线下参与,搭建国际标准化交流平台。1月至9月,新增参与ISO、IEC标准制修订21项,同比增长35.7%。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将标准化理念延伸至社会治理、农业发展、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以标准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今年以来,共征集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16个,拟下达7个,涉及碳排放、托育服务、数字水务建设等;5个项目获批国家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1个项目获批国家级智慧交通服务业试点;完成8个服务业类、4个循环经济类、1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类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总结评估工作。承担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的福建省致青生态环保公司,通过标准化工艺,应用超高温堆肥技术实现80℃以上高温发酵,5至10天即可完成畜禽粪污腐熟处理,各项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破解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难题,年产有机肥7万吨,服务武夷岩茶、平和蜜柚种植超10万亩。
同时,坚持强化政策支持与平台建设,保障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修订完善《福建省实施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福建的标准实践。福建白茶产量占全国的67%、全球的60%以上,2024年产值110亿元,已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但在国际市场,因缺乏正式标准,部分外国企业生产劣质产品冲击市场。在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团队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努力下,2022年成功立项ISO20680《白茶—定义和基本要求》,今年9月通过DIS投票,即将迈向发布关键阶段,实现通过国际标准传播中国白茶的工艺精髓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