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为“提前未达标”的报道叫好
作者:司马童


    ■司马童
  自去年江苏省南京市空气质量遭遇了7年来的首次“滑铁卢”后,今年的空气质量再次让人失望。2010年南京市的“蓝天计划”是320天,也就是说全年的污染只允许控制在45天以内,而截至10月18日,南京市已经出现47个“脏天”,“蓝天计划”提前未达标(据10月19日《扬子晚报》报道)。
  从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听多了“提前竣工”、“提早建成”的报喜之声,突闻一家知名晚报对南京市蓝天计划“提前未达标”的逆耳之报,先感讶异,既而觉得理所应当,随之禁不住为这样的报道击节叫好。“提前未达标”的工作局面自然令人沮丧。但沮丧之余,可以讳莫如深地有意回避,也可以视若无睹地继续虚标,只是这样的态度,不如有一说一的做法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个城市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连告中的计划没有完成,即便问责起来掣肘多多、困难重重,但有了媒体舆论的逆耳之报,至少也可以促使相关人员好好反省一番,认真思考一阵。否则,达标了赞声一片,未达标时无人吭声,制定目标者自然容易好高骛远,竞唱高调,而不管工作目标的完成状况是否泡汤了。“提前未达标”的逆耳之报,其实也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改进工作方式,寻求、探索和实践新的达标之道。以南京市的“蓝天计划”为例,当地有市民便实话实说,“与其不断追求‘蓝天’的数量,还不如想办法改变灰蒙蒙的天空”。的确,数字是虚的,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才是实的,是任何人也怀疑不了的。“蓝天计划”的指标定得高,虽然看起来赏心悦目,听起来八面威风,但相信眼见为实的老百姓,可能更愿意看到有关部门能够逐一公布这样的内容,如:一年中,办结了多少关于环境污染的投诉,关闭了多少污染企业,规范了多少建筑工地扬尘,处罚并且纠正了多少渣土车的抛撒遗漏。
  克服困难、努力奋进的提前达标,当然值得称赞。然而,在有些时候,最好也去挖掘和深究一下,某些有始难终、虎头蛇尾的“提前未达标”,到底是工作力度不够,还是政绩思维的偏差。无论是前者的改善,还是后者的纠正,都不仅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警省,也离不开外界尤其是媒体的监督。为“提前未达标”的逆耳之报叫好,关键的亮点也在这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提前未达标”的报道叫好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