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春明教授指出
补铁酱油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保障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日前,有媒体发表了《补铁酱油,有人在撒谎》一文,提出了酱油加NaFeEDTA会影响钙、锌、铜等元素的吸收;酱油中摄入2至4毫克铁会导致铁过多,排不出去,在体内沉积;铁多了会引起肿瘤等疾病;铁强化酱油是没有监管的过度强化和滥用的产品等观点。对此,卫生部前防疫司司长、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科技顾问陈春明教授指出,这些观点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事实证据,补铁酱油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充分保障。
  陈春明说,文中提出“酱油加NaFeEDTA会影响钙、锌、铜等元素的吸收”,证据何在?文中并未提及。世界顶尖的微量营养素专家理查德·赫雷尔多年从事这方面研究,采用先进的稳定同位素的方法,在妇女和婴儿中开展了深入研究,其结论是:以NaFeEDTA作为食物的铁营养强化剂的用量,对锌、铜、镁、钙的吸收并没有影响,与其他铁营养强化剂(如硫酸亚铁)的强化作用并无区别,不会造成人体的上述营养素的缺乏。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NaFeEDTA不影响体内锌的吸收。
  至于说每天从铁酱油中摄入2至4毫克铁会导致铁过多,排不出去,在体内沉积。这是理解误差。从铁酱油中摄入 2至 4毫克是事实,但是NaFeEDTA在中国膳食条件下的吸收率是10%,也就是说,摄入2至4毫克,吸收进去的铁只有0.2至0.4毫克。科学研究表明,成年男子每天生理上的铁丢失平均为1毫克,而每天用铁酱油,只补充了日常身体丢失的20%至40%。更何况育龄妇女每天铁的丢失平均是1.5毫克,吃铁酱油也只补充了丢失的1/6至1/4,根本谈不到铁摄入过多而发生铁沉积的问题。
  文中提到铁多了会引起肿瘤等疾病危险,同样没有提出证据。而且,疾病危险是要以铁摄入的剂量说话的,摄入量达到多少、血清的铁达到多高疾病危险增加等一概没有明确说明。而铁酱油的各种人群观察的科学数据已经证明,食用NaFeEDTA强化酱油的人群中,血红蛋白的水平在正常范围,不存在疾病危险。科学家从NaFeEDTA的毒理、中国膳食条件下的吸收率的研究、300人的贫血干预效果观察,直至近万人的实际效果观察,做了长达6年的研究。大量的科学数据证明了这一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研究在多次交流和各种会议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同和赞赏。而其后6年的推广实践,又验证了NaFeEDTA强化酱油预防和控制缺铁性贫血的实际效果。
  陈春明指出,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推动铁强化酱油的研发,并不是企业开发产品然后找专家评审的一般模式,而是为了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采用的公共机构与民营机构合作的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源于科技界的主动推动,以科学研究结论和铁强化酱油对于公众健康的益处为依据,说服企业开发生产铁强化酱油。因为企业要为此加大投入,在产品营销方面比非强化酱油要费劲,企业可能会赔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不仅督促企业研发加铁的工艺,如NaFeEDTA的溶解度、产品的口味和风味、色泽、感官指标、添加点、保质时间及产品变化等各项标准指标,使产品品质有保证;还要研究制定铁强化酱油生产企业的预防污染的《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制度、企业质量控制体系要求、酱油中NaFeEDTA铁的测定方法并加以简化到可在产地实验室检测等规范,并将企业落实这一系列规定作为判定其是否有资格生产铁强化酱油的条件。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和中国调味品协会合作的生产企业验收,是为了有序地、保证质量地发展铁强化酱油生产企业,至今只有20多家企业获得证书。这种验收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陈春明表示,我国铁强化酱油的安全性有国家标准进行有效规范,而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是接轨的。因此,铁强化酱油绝不是“没有监管的过度强化和滥用”的产品,更没有人对“安全性”撒谎,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产品更不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在铁强化酱油研制的过程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也在不断地肯定NaFeEDTA的安全性,并提出了用量规定;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NaFeEDTA纳入添加剂“GRAS”(一般公认安全)名单,2006年又批准其用于酱油,其允许用量与我国的标准相同;欧盟、英国都出台了NaFeEDTA适用于强化食品或药品的规定,每日允许用量达到了205毫克铁。这些都是食品安全委员会或药典的文件,是有充足根据的,已经足以证明NaFeEDTA用于酱油强化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食品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补铁酱油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保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