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方式转变 履职促进发展 湖南省汝城县工商局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品牌兴农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范湘平 曹新才 本报记者 余知都
“多亏有了咱们自己的商标品牌,今年水果销售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近日,地处湘粤赣边陲山区的湖南省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村民何金发对记者说。老何是该村群发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种植了230亩水晶梨等水果,自从合作社去年注册了“湘汝文明”农产品商标后,今年水果销售价格比去年增加了四成,销量也翻了一番,实现纯收入15万多元。这是汝城县工商局近年来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品牌兴农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汝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境内全部为山区。近年来,汝城县工商局相继帮助广大农户组建了群发水果、马桥花豆、大坪上祝板鸭、三江口食用菌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培育了285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种植的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使农产品销路大开,销售额大增。目前,该县共有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入社农户19689户,占农户总数的22.5%,带动周边农户5万余户。
如何让山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发挥更好的带头作用?汝城县工商局在深入调研中发现,现在农民种植的水晶梨、柰李等水果以及加工的米粉虽然打开了销路,但是缺乏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该局决定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品牌发展之路,让商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一工作思路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将推动商标战略工作纳入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文明乡是湘南地区久负盛名的水果之乡,长期以来,文明水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畅销湘、粤、赣三省。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注册商标,文明水果常常被附近几个县市的商户低价收购再“贴牌”、“套牌”高价销售,从而形成了一个当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怪圈”。今年6月8日,在县工商局的帮助和指导下,“湘汝文明”农产品商标被核准注册,该乡盛产的柰李、水晶梨等10种农产品均纳入了商标保护的范围。目前,文明乡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年产量达到了8万吨,人均增收1500多元。
为了进一步实施商标富农、品牌兴农战略,汝城县工商局以帮助注册农副产品商标注册为切入点,广泛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广大农户、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意识;通过举办涉农企业商标培训班等方式,支持引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品商标、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争创驰(著)名商标。在该局的帮助下,濂溪牌水果、龙峰牌系列农产品商标及条形码获得注册;西葫芦、茄子、扁豆、米粉等4个农产品无公害产地及产品获得认证,并申报5个条形码;两家木材加工企业成功获得了“波林”、“汝垣”两个湖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实现了著名商标零的突破。截至目前,该县已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9个,其中农产品商标17个。
品牌兴,天地宽。有了品牌后,该县的优质农产品迅速形成良好的口碑,龙峰米粉、祝师傅板鸭、文明水果等品牌声名鹊起,直接带动该县7万余农户增收。如今,这一系列优质农产品不仅成功地进入了湖南、广东等省的上百家超市,成为国内市场上的“香饽饽”,有的还飘洋过海,远销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市场,其中龙丰生态公司今年来共向美国、东南亚国家出口龙峰牌冬笋等优质农产品1000余吨,创汇2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