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震宇)“拼车”回家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确实引发了一些问题,如长途行车路况比较复杂,驾驶员容易疲劳,易造成交通事故;“拼车”人相互不熟悉,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钻空子。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特别消费警示,提醒有意“拼车”回家的消费者注意相关问题,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春运期间,“拼车”返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有关“拼车”的信息在网上也很容易查到。有的人选择“拼车”是因为火车、飞机等长途运输工具一票难求,有的人认为既能省钱又能结交朋友等,是一举多得。对于“拼车”这种方式的合法性,社会上尚有争论,有的认为是不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互助行为,也有的认为带有经营的性质,如有的保险公司就持这种观点,在出现事故后拒赔。因此,中消协特别提示:
一、“拼车”者最好是熟悉的朋友。与陌生人拼车时,车主和乘车人有必要互相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及联系方式,互相出示身份证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只是一个网名或QQ号。
二、车主和同车人应分别将了解到的对方信息发送给至少一名亲友,以备出现问题后联系使用,并且“有意”让对方知道这个情况,如借通知到家时间的机会,很自然地将车牌号告诉接车亲友。
三、搭车人应事先了解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所乘车型等,关键是有无跑长途的经历。如果只有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经验,可能难以处理较为复杂的低等级路况。
四、总路程不宜超过10个小时,不走夜路。避免心急赶路和疲劳驾驶,合理安排休息;切记不要超载(包括人和货物)。
五、车主对于没有驾驶过所乘车型的同车人,尽量不要让其参与驾驶。
六、不要在途中向同车不熟悉的人炫耀自己的收入或者所携带财物情况。
七、女性车主或乘车人应有熟悉的男性成年亲友相伴。
八、即使拼车者自信可以确保安全,仍不妨给自己上一份相应的人身意外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