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工商局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建立完善食品市场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对300余种食品每天循环抽查
作者:翟永刚 李建


    ■翟永刚 本报记者 李 建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工商局在“创建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并完善食品市场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了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据石家庄市工商局局长曹新华介绍,针对食品经营单位执行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制度中遇到的难以落实的问题,该局研究制定出进销货二联单,即对不具备建立电子台账的食品经营户,实行统一进销货单制度。进销货单的内容与台账内容相同,一式两联,由送货方填好单子,随货物一同送去,食品经营者定期将单子进行整理,既解决了进销货台账问题也解决了索证索票的问题,一举破解了部分经营者不愿、不想、不会填写进货台账的难题。目前,这些制度已在全市推广并初见成效。
  大力建设食品质量监控体系是石家庄市工商局开展食品市场安全工作的另一个抓手。该局副局长尹兵辉介绍说,近年来,该局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搭建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持平台。截至目前,该局通过配置、充实快速检测箱、先进快检仪等手段,逐步实现了快检、重点抽样、送检三级工作流程,即对通过快速检测筛选出的可疑食品,以全市主要卖场、商场、超市为样本区间实施重点抽样检验,再送有法定资质的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或者是其他食品检测机构检验,依据检测结果对确定为不合格食品的经营者实施严厉处罚。
  据悉,随着资金、配套设备的逐步到位与完善,石家庄市工商机关依托快速检测装备,将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向市区所有食品市场、超市以及街道社区、小街小巷食杂店全面铺开,实现对辖区食品经营户销售食用油、调味品、酒、糕点类等20余大类300余种食品每天进行循环抽查、检测。
  同时,该局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手段进行了创新,与国内知名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快捷高效、监管到位、责任明确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该系统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市食品批发、零售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源头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各类食品全程可追溯和网格化电子监管。在2010年查办的多起食品案件当中,该局利用这一信息系统,在受理问题食品申诉举报后的第一时间内,便掌握了相关违法企业信息,及时锁定违法经营者销售区域,找出问题食品源头,及时将问题食品下架,并依法作出处理,将食品安全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为了确保食品市场安全,该局还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大检查行动。检查行动坚持“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店”的原则,尤其是对偏远山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反复检查,全系统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紧紧围绕食品质量拉网式检查、清理无照经营和监督指导食品经营单位落实经营者自律制度等环节,每天把情况进行汇总,将所查扣的假冒伪劣食品数量进行排名,在该局食品安全监管网上进行公示。
  据统计,2010年,该市问题食品总量由2009年的220吨下降为76吨,同比下降60%。“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食品市场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为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石家庄市工商局局长曹新华对记者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红盾前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对300余种食品每天循环抽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