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以患者家属身份套近乎
福建省消委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识别医托坑人三招
作者:张文章 张跃


  本报福州讯(张 跃 记者张文章)最近,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医院出现一些医托,连蒙带骗将一些患者领到有“专家坐诊”的小门诊部,造成乱诊治、乱用药、乱收费。为此,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日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患者识别医托的坑人三招。
  福建省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日,该会频频接到患者投诉,称医托假借医生、护士等名义,游荡在福州市各医院,一些患者听信医托的宣传,前往那些早就设下高价陷阱的门诊部就诊。特别是一些农村患者,辗转来到大医院看病,却一不小心被医托连蒙带骗领到有“专家坐诊”的小门诊部,倾其所有后既治不好病,又损失了治病钱。
  该负责人表示,医托现象存在已久,目前出现组织化趋势,严重破坏医疗服务秩序。消费者要识别医托坑人三招:第一招,与人套近乎。为取得患者的信任,医托一般以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身份与病人套近乎。第二招,诉说虚假经历。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医托以“亲身经历”谎称大医院不但贵且治不好,某门诊部、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便宜有疗效,将患者骗至目的地。第三招,用高价药骗钱。在诊室,与医托联手的“医师”开出一些普通中草药,然后高价卖给患者。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前往医院看病时,要提防一些人员的异常行为。医托一般成伙,3人到5人为一小组。为消除戒心,中年女性医托居多。骗人方式多为“同病相怜、认识专家、介绍偏方”。医托的目标主要是外地人、农村人、孤身老年人,相关人员要多加警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投诉警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患者家属身份套近乎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