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杭州市部分超市八大不规范行为


      ●改头换面 一些生鲜食品的保质期标注为一天,超市将当天卖不完的食品如何处理?3月3日晚20时30分,特别行动组来到杭州市上塘路的一家超市,分别用8毫米长的卫生牙签,对生鲜柜台上已进行分装的带筋猪爪、豆腐干、山药、南瓜、草莓、年糕等近10种食品盒作了标记。次日早上,特别行动组在这家超市8时开门营业时间再次来到生鲜柜台,发现曾作了标记的肉类食品已被分装到其他盒子里;原盒中已变质的草莓被挑出补充了新货,豆腐干、年糕已不见踪影,山药、南瓜等蔬菜原封未动仍放在货架上。
  据知情人士透露,更改生鲜食品包装的生产日期只需一瓶专用液体和一个手动打码机,30秒就可以搞定。
  ●价格欺诈 在杭州好又多朝晖店,特别行动组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消费者李先生在该超市选了一副标价39.9元的羽毛球拍,实际付款时被收了49元。超市调查后说球拍单价的确是39.9元,作了退货处理。但是李先生回头又买了两副同样的球拍,收银员还是照收49元。李先生拍下了证据,联系了媒体回到超市,发现超市居然将标价改为49元。
  ●短斤缺两 3月2日下午15时,特别行动组来到家乐福杭州延安路店,挑选部分蜜饯装入超市自制食品袋中称量,计量员随即将电子秤上显示的重量打印标签贴在了食品袋上。当被问到食品袋重量为什么不“去皮”时,计量员熟练地在电子秤上打上“-0.002克”再次计量,新打印标签显示的重量、价格均比前次低。在这家超市,特别行动组还发现,有的电子秤事先设定了“-0.004克”或“-0.002克”的“去皮”功能,而有的电子秤直接显示“0.000克”。类似情况,在其他一些超市同样存在。
  ●以次充好 3月3日晚上20时55分,特别行动组在欧尚杭州大关店生鲜商品经营区发现,一些食品利用保鲜膜包装的时候,将好的食品放在包装盒的上面,将质量差的食品包装在盒子的下面,采用“以次充好障眼法”向消费者推销质次、变质或即将过期的食品。
  ●霸王条款 特别行动组发现,在促销活动中,打折商品不退换的情况很普遍。如欧尚杭州大关店等超市通过发放海报的形式促销商品,消费者在促销活动期间或是无法购买到海报上公示的促销商品,或是购买后发现商品存在缺陷。到超市要求退换时,商家往往以“减价货品一律恕不退货或退款”为由拒绝退换。
  ●促销陷阱 特别行动组发现,有些超市开展“买400元送200元”赠券活动,每张赠券必须一次性消费完,不设找零,这样消费者无疑会掉进商家设置的连环购物陷阱。一些超市经常举办一些抽奖促销活动,但在结账时,消费者却发现奖品也要收费。
  ●虚假宣传 3月2日下午15时,特别行动组在家乐福杭州延安路店生鲜经营区看到,不少大伯大妈在等候购买每公斤8.6元的鸡蛋,排了半天队,轮到自己时发现先是“限购”,后是“售完”。特别行动组还在另外一家超市日用品经营区发现,购买一品牌卫生巾凑足48元可凭小票到服务台领取一个玫红色布料拎包,可有消费者买了48元卫生巾,却被服务台工作人员告知“包是赠品、已经发完”。
  ●费用转嫁 各种各样的规费已经是商场超市公开的秘密,供货商敢怒而不敢言,而这些多如牛毛的费用最终还是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特别行动组调查发现,对供货商收费项目最多的两家超市,有“春节赞助”、“元旦赞助”、“五一赞助”、“店庆”、“全国庆”、“全球庆”、“促销管理费”等共13类收费项目。一些供货商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低成本,甚至生产假劣商品坑骗消费者,以求堤内损失堤外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红盾前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杭州市部分超市八大不规范行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