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在河北省井陉县秀林镇大沟村,一位失去双腿的退伍老兵连续10年种树3300余株——
扮绿荒山的“无腿老兵”
作者:李建
图片
图片


    

图一:马三小在挖树坑 志 宏/摄
图二:马三小在给树培土 志 宏/摄

■本报记者 李 建
  5月8日清晨,刚刚下过一场雨,河北省井陉县秀林镇大沟村外的山地满是泥泞。一位白发老人正用双拐支撑着离开轮椅。只见他熟练地弯下身子坐到地上,从大腿根处卸下一双假肢,一手拿起铁锹,一手撑地,为一棵棵新栽下的小树培土。
  他就是近期新浪网民“石门拍客”拍摄的,引发网民关注的“无腿老侦察兵10年荒山栽树3000多棵感动省城市民”视频中的无腿退伍老兵马三小。记者了解到,从2001年起,马三小就以这种特殊的行走方式,奋战在村前的这片河滩和山坡上。10年里,他种下了3300多株树,将荒山装扮得郁郁葱葱。近日,记者前往大沟村采访了马三小。

为荒山披上绿装

  5月8日早上7时30分,大沟村不少人家还没有吃早饭,马三小却已经为五六棵新栽的小树培过土了。这片坡地对面半山腰的3间平房,就是马三小的家。虽然直线距离只有300多米,但由于中间隔着一道沟,马三小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才能从家“走”到坡地。“看,那儿是我10年前种下的树,像不像一队队的战士?”马三小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河滩,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顺着他指引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棵棵挺拔的杨树矗立在空旷的河滩上,就像整齐列队的士兵,等待着检阅。
  马三小告诉记者,每年夏、秋、冬3个季节,他的主要工作是挖树坑,为来年春天植树做准备。今年春天,他刚栽了一批新树苗。
  大沟村周围山地的土质差、石头多,挖树坑不是一件容易事。马三小说,凭他的经验,种树的坑一定得长、宽、深各60厘米,如果挖的时候遇上不太大的石头,得把石头刨出来。如果土不够,还得到别处取来填上。每次挖坑前,他都是先卸下假肢、绑上棉套保护好残腿,然后用钢钎撬开石头,用镐把碎石刨开。村民们说,挖这样一个树坑,一个壮劳力需要用大约40分钟,马三小得干上一个半小时。这样的树坑,马三小每年要挖三四百个。
  浇水也是一项大工程。水渠在七八百米外的半山腰,每次马三小都是把引水的管子系在身上,慢慢爬上去,安装好之后再带着管子慢慢爬下来。一步步挪着给树浇水时,常常浸湿裤子,老伴就给他在裤子后面缝上了一块塑料布。
  “每天从家到坡地,从坡地到河滩,他总要折腾三四趟,常常是天蒙蒙亮离家,天黑才回来。”说起种树的艰辛,每天给马三小送饭的老伴很是心疼,“有一年天旱,他用小桶一桶桶地给树苗浇水,结果还是旱死了100多棵树苗。老头子当年做手术把腿截了都没哼一声,可看着那些旱死的树苗,他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

最敬一个“干”字

  马三小的家,虽然简陋却非常整洁。房子的周围以及附近沟渠两旁种了许多杨树。马三小告诉记者,这些树大多数都是他种的,更多的树则在远处的山沟里。
  马三小1949年出生,1969年参军入伍到福建,成了一名侦察兵。由于患上了败血病,当兵4年后不得不提前退伍。回到家乡,马三小当过民办老师。20世纪80年代,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做起小生意,成为村里的万元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马三小的败血症转化为闭塞性脉管炎,并逐渐转移到腿部。1986年5月,他被迫截去了右腿。次年,因为同样的原因,他又失去了左腿。“截肢后,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我也曾消沉了一段时间,家里能卖的家当全卖了,还欠了外债。可是人不能一直这么窝囊下去。2001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植树致富的消息,这启发了我。虽然腿有残疾,可我身体不差,克服困难去种树应该没问题。”马三小在谈到种树初衷时说。正巧,井陉县水利部门修建的绵右渠经过大沟村,需要找人看护。马三小找到水利部门,双方签订了10年合同,约定由他负责维护、清理2.5公里长的水渠,他可以在水渠两旁的坡地和河滩种树,收益归他个人,水利部门不支付护看护费,他也不用交承包费。
  于是,马三小在当年就按一株树苗1元的价格买了50株杨树苗开始种植。“第二年树苗涨到两元钱一株,我买不起。幸好家附近有一条高速公路,我就每天大清早起来去公路边捡垃圾,卖了钱后再去买树苗。”马三小向记者回忆说。就这样,马三小开始了他艰难的造林之路。“我这辈子,最怕一个‘穷’字,最敬一个‘干’字。刚开始种树,我其实是为了挣钱。”马三小对记者说,“现在孩子们大了,都能打工挣钱,国家也不断提高退伍老兵待遇,我和老伴除了每月的低保外,自己每月还能领到优抚款。我感国家的恩,决定把种下的这些树回报给国家,绝不卖一棵树,就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让山上越来越绿。”

只要活着就一直种树

  光阴荏苒,马三小种下的树苗渐渐成长了大树。马三小身残志坚、绿化家乡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所感动。2008年8月,马三小当选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第三届“河北十大热心肠人物”。
  马三小的事迹在网络和媒体上披露后,许多热心网民、社会人士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始行动起来。从2006年起,井陉县林业局每年免费为马三小提供一部分树苗。秀林镇政府也随时为他提供各种帮助。2008年,一家企业向马三小捐赠了一台潜水泵和输水管,并赶到大沟村为他安装好。石家庄市一位72岁的老兵看到马三小的事迹后,特意赶到大沟村,给马三小带去了300元钱和毛衣,并提出当志愿者帮马三小种树。
  2009年春天,马三小陆续接待了十几位从石家庄市赶来帮他植树的志愿者。此后的每年春天,这些志愿者都会来到大沟树和他一起植树。3年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种的树也越来越多。为了感谢这些志愿者,马三小特意给他们植下的林子起了个名字——“赞助林”。
  2006年,马三小右手的一根手指在植树时不慎被划伤,因为感染严重,只能切除。家人担心他的身体,纷纷劝他别干了,马三小却一如既往地执着。“只要我活着,就会把树一直种下去。大家的关心,就是我今后的动力。”马三小说。现在,马三小开始丰富种植的树种,尝试着种些核桃树、胡椒树。他说,要让这些树给家乡带来丰美的果实。

●相关链接
马三小大家谈

■“88994”(新浪网民):像我们这样年轻、健全的人种树都挺费劲的,马三小这样一位失去双腿的老人,能够多年如一日在这么艰苦的地方种树,真不容易。
■娄献忠(自由撰稿人):马三
小用事实向我们说明,植树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汗水,需要付出,需要永久的坚持。
■石晓(志愿者):马三小现在
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特别满足。他把自己辛苦种下的树木回报给家乡,回报给国家。这种对生活的满足,这种感恩心,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 (李 建/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扮绿荒山的“无腿老兵”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