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9月19日,在注册会计师考试陷入“泄题门”后,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也被曝泄题。有网友贴出手机短信截屏照片,显示在9月18日下午两点试卷四开考前两小时,已有人获悉大部分考题。专家表示,照片显示的短信内容,并非真题的原题,但相似度很大,覆盖了一些主要题目的考点 (据9月20日《新闻晨报》报道)。
令人震惊的消息接踵而至,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国家司法考试泄题的大部分内容和真实试题相似度都很大,泄题已成为无法回避遮掩的事实。这两种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一直被视为公信力和含金量很高的严肃考试,“泄题门”的洞开,则彻底暴露了这两种考试体制中的软肋,也给其他考试敲响了警钟。
考试泄题,不外乎出在出题、选题及试卷印刷、保管、运送等环节。而哪些环节的嫌疑较大呢?新闻披露的信息显示,新近发生的这两次“泄题门”都或明或暗地与培训班联系到了一起。众所周知,很多重量级考试的培训班都是由一些大学的专家、教授执教或出资、参股的,而这些专家、教授或者与出题、选题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本身就是出题选题的参与者。显然,培训班的专家、教授们很难摆脱泄题的嫌疑。
以往的案例证明,在成人专业考试试卷的印刷、保管、运送等环节也有泄题现象发生,但几率并不高。泄题几率较高且隐蔽性强的环节主要在出题、选题环节。而培训点题则成了这一环节最普遍的泄题形式。因而,笔者以为,欲关“泄题门”,当务之急是先关“培训门”。
当然,关“培训门”并不是一棍子把考前培训打死。由于众多考生存在着培训需求,且培训班这种经营形式并不违反国家法律,因而,考前培训完全可以继续生存下去。有关部门真正需要做的是严把考前培训班的准入关,加强对培训班的监管。笔者以为,相关职能部门应推出一项培训注册和经营回避制度,即所有考前培训班都必须取得营业执照,纳入监管范围,试卷出题选题人或与他们有亲属、同事等特殊关系的人则不能从事考前培训班经营。另外,有关部门还应建立健全对考前培训班的监督制度,对培训内容进行筛查监控,发现泄题苗头,立即介入查处,一旦泄题属实,立即取消培训班的经营资格,将责任人列入黑名单,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名考生一年甚至多年的踏实努力或许还比不上另一名考生的一次“成功”培训,这种现象的存在亵渎了社会公平,也容易将越来越多的考生引入歧途。当培训点题越来越准,考试的公信力和含金量正在越“泄”越少,有关部门对“泄题门”背后的“培训门”必须高度警惕,并有所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