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点读类产品期待“点”出标准来
作者:胡军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胡 军

  早在2000年前后,点读类电子教育产品自美国登陆我国,当时许多教育界人士敏锐地发现,这种产品将是教学电子化进程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进步,也将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教育间的差距。2004年,点读类产品开始在我国市场上取得不俗的表现,品牌和种类越来越多,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声势很大,市场上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争夺。
  如今,点读类产品似乎已成为学生,尤其是儿童必备的教育辅助用具。但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虽然市场上点读类产品的品牌数量已超过200个,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论是产品设备、系统的研发,还是点读图书的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

山寨化让产品很“伤芯”

  “各个品牌的点读笔是不能通用的,他们都只能读自己品牌的图书,而每个品牌的图书又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这让人非常苦恼。我家现在已经有3个点读笔了,孩子使用时经常拿错。买的时候都是奔着书的内容去的,这些点读笔为什么就不能通用呢?”对于当下点读类产品市场的乱象,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朴先生带着一脸苦笑说,“我听一个做点读类产品的朋友说,其实这些点读笔的芯片和系统都大同小异,大多数产品是贴牌生产出来的。”
  据数码行业资深人士介绍,目前主流的点读类产品多侧重幼教市场,以英语学习、识字、读故事为主,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其实从产品的核心构件来看,国内点读笔的芯片基本上都是由台湾松瀚公司统一供应的,该公司垄断了全球90%的市场,而系统大多采用君正、凌阳、安凯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厂商的产品,因此点读类产品在功能上的差异并不大。但是,由于各个品牌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都会在系统中嵌入自己独有的码段,导致各个品牌的产品无法通用,这同时也限制了点读类产品的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点读类产品的价格相差悬殊,低端产品的售价在百元左右,而部分高端产品的售价则在千元以上,有的甚至接近2000元,市场主流产品的售价大多在500元左右。这样悬殊的价差又是源于哪些因素呢?对此,河北省石家庄市数码产品经销商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点读类产品相当暴利,所以山寨化现象严重,而且很多所谓的大品牌产品其实都是由山寨性质的小厂做出来的,其功能和内容与山寨产品没什么区别。此外,点读类产品的制作成本也很低,质量好些的产品,生产成本大概100多元,而即便是高端液晶显示屏的点读机,其生产成本也不到200元,卖到千元以上甚至两千元,有品牌的因素,也有炒作的因素。”李先生认为,点读类产品本身是个好东西,对孩子的学习确实有帮助,但毁在了“山寨”上,因为山寨货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也缺乏对产品进一步开发的能力。因此,十多年来,这类产品的技术提升有限,所谓新品,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包装或者名称而已。

内容同步困难成软肋

  针对点读类产品的使用情况,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市某幼儿园的多个班级。采访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被采访的家庭都购买了点读类产品,有一成左右的家长表示家里有2个以上点读类产品。另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中小学生中,有75%左右拥有或使用过点读类产品。
  据了解,目前全国8—14岁的中小学生人数超过3000万,点读类产品的年市场销售规模超过500万元,品牌数量超过200种。由于其价格和外观差异不大,质量也无从分辨,所以消费者只能以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广告宣传作为选购的标准。
  在采访中,记者从点读类产品销售人员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介绍产品的功能如何强大、如何全。这些销售人员大都会说:“我们的图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们的图书都是自己研发的”、“我们的教材最齐,支持很多种教材同步更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能从网上下载”、“在网上随时都可以下载、更新,还可以现场帮助用户下载”、“我们的产品是由外籍专家录制,发音标准清晰”……
  点读类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又如何呢?记者曾接到过多起关于点读类产品的消费投诉,大多数投诉内容为点读类产品同步的教材涉嫌侵权或无法真正实现同步。一位在北京市中关村地区从事点读类产品销售的经销商告诉记者:“现在点读类产品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婴幼儿的,主要功能是点字读字,读故事,这类产品只能点读指定的图书;另一类是针对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生的,这类产品可以同步一些中小学教材,其价格相对贵一点,但实际能同步的图书其实少之又少。”
  记者在市场上调查发现,目前点读类产品市场存在经销人员对产品功能过度放大,厂商对产品缺乏核心研发能力等问题。此外,受图书版权问题的制约,目前点读类产品市场难以实现教材内容的真正同步,从而不能确保其后续图书的开发质量及售后服务质量。

相关国家标准亟待建立

  点读类产品自2000年在我国市场上出现以来,已经生存了12个年头,但目前仍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其发音、内容和差错率等。
  对于点读类产品的市场乱象,某品牌负责人赵先生一针见血地对记者说:“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标准,大家都是各做各的。点读类产品其实很简单,只有两部分——设备和书。设备本身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而图书的内容就很重要了。其中包括图书内容的质量、印刷质量、点读类产品的发音质量和差错率等。与普通图书相比,大多数用于点读的图书只是增加了一个二维浅码,点读笔就是靠识别这些二维浅码来工作的。”
  据了解,点读类产品作为一个横跨信息产业和出版产业的复合型产品,由于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加上生产厂家背景不尽相同,客观上造成了实现点读技术手段的多种多样,难以统一。由于既涉及到出版行业,又涉及到电子产品生产厂家,所以对于采用怎样的编码解码技术、如何实现印刷产品和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认等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相关国家标准的缺失,点读类产品目前在技术和功能方面都高度同质化,这严重制约了点读类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建立点读类产品相关国家标准已经迫在眉睫。
  教育部重点课题负责人楮金丽教授认为,虽然点读发音与普通人工发音在教学质量上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点读类产品的面世,在缩小我国城乡间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等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和价值。基于此,在建立相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让这类产品更加规范化发展,为更多城乡儿童教育服务,才是发展之道。

●相关链接
点读类产品发展简史

  1999年,美国跳蛙公司通过研究孩子学习语言的环境和特点,开发出了电子课本学习机,迅速成为许多美国儿童在语言初学阶段的必备工具。
  2000年前后,点读机的概念引入我国,英易派公司的前身——深圳市创锐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了点读机的概念。该概念提出后,被广东东莞市创力公司接受,并以“声之宝”的品牌在广东省生产和销售,并在广东省东莞市一家专卖店创造了2个月销售3000多台的业绩。
  从此,点读类产品和技术开始正式进入我国市场。从2002年开始,大批品牌纷纷涉足这个行业,但受当时硬件和技术以及国内学习资源极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并未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市场热潮。
  自2004年开始,消费者对点读类产品的认知和需求明显加大,迅速形成了电子教育产业(ELP),吸引了大量品牌企业参与,不少知名的传统IT企业也开始进军电子点读市场,从而在市场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目前,点读类产品的大部分生产企业都集中在广东地区。 (胡 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点读类产品期待“点”出标准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