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治忠(左二)在发放消费维权资料
■本报记者 王照重 文/摄
“要维权,找老黄。”这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的乡亲们常说的一句话。老黄,就是黄治忠,一位普通的农民,也是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消费者协会投诉站站长。自1998年3月义务为农民提供消费维权服务以来,黄治忠共受理农民投诉1000多起,为乡亲们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全国农村十佳志愿者”,被授予“3·15荣誉奖章”。日前,记者前往石马镇中石村,跟着老黄体验了一天农村的消费维权工作。
中石村的“大红人”
10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石马镇中石村。刚进村,记者看到路旁有一幢二层小楼,挂着“石马镇消费者协会投诉站”牌匾。一位头发灰白的老人,远远地向记者招手。
记者走进黄治忠的办公室,只见办公室收拾得很整洁,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牌匾,靠墙的书橱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奖杯、荣誉证书。一张办公桌、两个单人沙发和几把椅子,就是办公室的全部家当了。办公桌上放着一台电脑,还有一个“消费者权益维权岗”的桌牌。
黄治忠告诉记者,这房子是他自己的,算是为消费者投诉站贡献出来了,房子对面的酒水店也是他的,不过这两年来找他维权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没功夫管就交给家里人打理了。“我现在是专心干好我这个投诉站站长。”老黄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提高了八度,丝毫看不出有65岁的年龄。
正说着话,一位中年妇女走了进来,“老黄,俺在集上买衣服被坑了,你可要帮忙维权”。原来,今天她在村头大集上买了一件衣服,回到家刚穿上就开线了,回去找摊主,摊主不答应退货,就跑来找老黄解决。老黄仔细听她说完,拿过衣服看了一下,拎起身边的黑色小包,就让她在前面带路,记者也随同前往集市。
刚进集市,记者看到不时有人热情地和黄治忠打招呼,看得出,无论商贩还是消费者,都与黄治忠很熟络,老黄俨然是这里的“大红人”。不一会儿,黄治忠找到了那位卖衣服的摊主。只见黄治忠走上前,从黑色小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条文,向摊主亮了亮,说道:“你卖的这件衣服有质量问题,为啥不给换?”摊主答道:“那件衣服本来就是残次品,是低价处理,所以不能退货。”“按照《消法》规定,处理残次产品,必须提前告诉消费者,你没提前告知,涉嫌欺诈,做生意不讲诚信,以后谁还敢在集上买你的东西。”老黄义正词严地说道。经调解,摊主最终把钱退还给了消费者。
维权路上的无奈
从集市出来,黄治忠并没有直接回投诉站,而是去了村民老谢家。黄治忠说,前几天老谢来找过他,说别人家种的玉米都快成熟了,自己家的却依然是寸把长的小苗,怀疑买到了假种子。
黄治忠告诉记者,在农村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农资投诉,农民买到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用到田地里1个月甚至几个月才能看出问题,找卖家和生产厂家协商,对方都说是受温度、湿度等的影响,不是种子的问题,如果请专门的机构进行鉴定,花费很高。老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玉米的市价1.2元/斤,种2亩玉米,按照亩产1000斤计算,减去种子的价格100元,一共才收益2300元,而鉴定假种子就要花3000元。“都是普通农民,听到鉴定要花这么多钱,哪还有奢望维权的。”说到这些,黄治忠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到了村民老谢家,情况跟黄治忠预料的基本一样。听老谢大体说明情况后,老黄答应帮助协调种子经销商和生产厂家,希望能帮助老谢挽回损失。
在回投诉站的路上,黄治忠告诉记者,近两年一些新领域的投诉,让他感觉调解难度越来越大,如今年村里的一个企业,把周边十几亩地都污染了,造成了粮食绝产,但同样遇到鉴定费用由谁出的问题,导致受损农民现在还没有得到赔偿。另外,一些房地产、网络购物的投诉,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他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希望能“后继有人”
10月20日下午,黄治忠坐在办公桌前,给各个村的消费维权志愿者打电话,了解各联络站的工作开展情况。2009年,博山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一会两站”建设,在石马镇的每个村确定了一名消费维权志愿者,而老黄也“官升一级”,成为石马镇的总负责人。
黄治忠说,目前投诉站一共有10名消费维权志愿者,但他们对消费维权工作了解比较少、经验不足,难以承担一些疑难投诉的消费维权调解工作。他们接到一些疑难投诉后,通常都是转给黄治忠,由老黄来调解。黄治忠说,虽然自己身体很好,但也干不了几年了,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后继有人”,培养几个义务维权的苗子,将农村消费维权志愿工作延续下去。
采访临近结束,记者问了黄治忠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促使你这么多年来坚守在志愿维权岗位上?”老黄说:“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其实有很多次都不想干了,家里人不理解,村里人给白眼,但每次看到乡亲们的合法权益受侵害后无奈的眼神,我又觉得自己不能不管,农民办点事很难,被人坑了又没办法,找到投诉站就是对我的信任,我有义务替他们讨回公道,每次维权成功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很有成就感。”
临别时,黄治忠执意要把记者送到村口。车开出去很远,老黄依然站在村口目送记者,他坚毅的身影好像在说,他将在这条路上执着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