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李鬼”为何爱盯航意险?
作者:聂国春


    ■聂国春

  消费者花20元购买的航空意外险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出事后也无法进行保险理赔。日前,国内最大的一起假航意险保单诈骗案在山东省青岛市破获,涉案的虚拟保额达到1520亿余元,38万余人被骗(详见5月13日《青岛晚报》)。
  其实,在携程网“假保单”事件后,“假航空意外险保单”早已经不是新闻。某媒体就曾报道称,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航意险,假保单和真保单的比例是“四六开”。
  “假保单”、“假保险公司”惊现的一瞬间,带来的伤害不仅针对个别被保险人、个别保险公司,更是对整个保险行业构成伤害。为此,中国保监会多次下发通知,彻查中介业务,重拳打假。
  然而,假保单并没有就此消失。尤其是航意险假保单,在一些地方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为什么“李鬼”爱专盯航意险呢?笔者以为,原因不外乎三。
  首先,逐利使然。“为了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利润,它就会不顾一切后果和危险去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这句话正是造假者心态的写照。据了解,一张成本大概只需2到3分钱的假保单,造假者以2元钱的价格卖给机票代理点,然后代理店又以每份20元的价格卖到消费者手中。在高倍利差的驱动下,代理网点卖假公司的假保单也十分猖獗。
  其次,与消费者心态有关。为什么卖出了那么多的假保单?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懒得去查真伪。据了解,该案始发于某客户对太平人寿的一次咨询投诉,受理投诉的保险公司发现这是冒用其名的航意险假保单后,第一时间向青岛保监局举报,该局人身险处突击检查机票售票点并收集相关证据后向公安机关报案,才揭开了这起“惊天大案”的黑幕。而此时,已有38万人被骗,造假者获利达114万元。
  再其次,打击难,违法成本低。对于航意险保单的查处,一般多由各地保险监管部门执行,发现制假售假行为,保监局的权限顶多是吊销其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虽然这样做断了其财路,但对已有的违法犯罪行为还是明显的打击不力。同时,一份航意险假保单虽然可能造成40万元甚至更多的损失,但诈骗金额却只有20元,危害虽大,公安机关却难以立案。
  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要让假航意险保单消失,笔者建议三管齐下。一是保险公司有必要开发出保费低、保额高、有效期长的交通综合意外险保单或者涵盖了意外伤害事故的寿险,并逐步引导消费者购买,压缩航意险的获利空间和市场需求。二是加强消费者投保风险教育,让投保人掌握识假方法,积极主动查询,提高防范和维权意识。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加大司法打击力度。保险监管部门要规范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航意险销售行为,加大保险监管力度,加强与公检法机关的合作。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总之,暴利除,法纪严、产品丰、消费明,假航意险保单自然绝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服务·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鬼”为何爱盯航意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