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年轻化营销 微电影成新推手
作者:张鹏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张鹏

  8月18日,上海通用别克为配合新君越的推广,在东莞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盛宴,为别克车主及潜在客户播放了全新君越微电影五部曲中的三部,分别是《棋中棋》《危机》和《读心术》。无独有偶,不久前,在东莞锦众举办的一汽-大众新CC上市发布会上,举办方也特意播放了新CC微电影《巴比伦迷雾》。在微电影方面,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6月父亲节前夕,陆风汽车推出了为陆风X5量身定做的微电影《致父亲》,由陆风X5代言人、当红影星李晨主演,也获得了不俗的点击量。
  如今,以故事性短片为主的微电影正逐渐扛起后广告时代的大旗,成为市场营销的新宠,这其中汽车行业就是实践的典范。2010年,一部关于梦想、青春回忆的微电影《老男孩》在网络上一夜走红,迅速让上海通用雪佛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众车企纷纷改革营销体系的当下,低成本、高回报的微电影营销正逐渐成为汽车厂商手中抢夺市场的“王牌”。

火热:微电影来势凶猛

  众所周知,2010年是中国微电影起步的一年,《小时光》《11度青春》系列等一大批微电影开始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广告“微电影”也进入了人们视线,巧合的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广告“微电影”正出自车界,由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正式揭开了汽车领域“微时代”的序幕。
  紧接着,2011年一汽丰田RAV4联手张亚东拍摄了《阿伦与春晓》,而奔驰GL的《把乐带回家》更是用温情元素来打动消费者。随后的2012年,一汽丰田又与刘伟强合作,打造了“2012年锐志微电影”,引起市场轰动。
  微电影行业深度报告芭乐观察数据显示,仅2012年10、11、12月,已有数百家广告主推出品牌定制微电影,植入广告微电影近500部。而这其中,汽车行业占据了22%的份额,表现十分强劲。
  而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2013年汽车微电影正式进入爆发增长期。

高效:小投入大产出

  如此给力的表现背后,自然会有其成功之道。芭乐观察认为,众多车界大咖愿意尝试微电影,正是看中了其成本低廉、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广、定位精准等营销效果,而其精良的制作水准也更能诠释和深化产品的品牌理念。
  的确,不同于一般广告片,微电影的成本不仅更低,内容也更加饱满。由于故事情节的演绎,较之广告虽时长稍长,但相关的故事情节及人物设置也更加深入。而“以情动人”的营销理念不仅提高了观众的感官体验,也将车型外观、性能等细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观众。“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是汽车微电影的成功要素之一。”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微电影糅合了电影的戏剧性,足以引发观众共鸣。与此同时,兼具易享性和话题性的微电影,只需要传上网络便可观看,无论是投放还是收看都不需要任何费用,极大地拓宽了传播渠道。
  雪佛兰华南大区负责人陈文锦也表示,相比于植入式广告的“广撒网多捞鱼”,微电影营销可以通过主题、表现方式等来圈定特殊人群来看你的影片,而这一点对于商家推广产品也是极其有利的。

模式:合作共赢or直接投资

  如此一来,积极高效的营销反馈在让产品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引燃了众车企制作微电影的热情。据记者了解,目前主流的汽车微电影营销主要有两种模式:合作共赢、直接投资。
  以雪佛兰《老男孩》、奔驰《把乐带回家》为代表的是第一种微电影营销模式,即汽车品牌和视频网站合作,推出系列微电影。这类电影在召集创作人员拍摄作品的过程中,还会寻求其他广告品牌的加入,以求获得市场共赢。
  而另一种微电影营销模式,则是由汽车品牌直接投资拍摄微电影,并按照自身需求量身定制。这类影片通常由名导、明星担纲,阵容和手笔相对更大,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

影响:“硬广”或退居二线

  微电影产业的红火,映衬出传统汽车广告的尴尬。广告远不如微电影那般鲜活、贴切,而且也无法做到让产品自然地融入故事情节本身,使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主动”接受企业品牌传递出来的内涵。
  “微电影营销的目标市场正逐渐偏向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一汽丰田副总经理高放认为,80后、90后这样的群体更乐于接触微电影,微电影在他们眼中拥有前卫、潮流、时尚的气质,将广告与故事情节融合在一起,更符合年轻人追求精神自由与互动体验的双向诉求。
  在很多车企看来,只有将汽车的色彩、外形、内饰、功能等个性化特征最大程度地灌注到微电影中,才能从感性层面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从而拉拢日益扩大的年轻人市场。“由于微电影带来的超强传播效果,未来微电影有可能取代广告,成为汽车推广的主要视频表现形式。”上海通用别克广州区域经理甄颖君表示,今后微电影还会推出情节竞猜、二维码植入等越来越多的新花样,消费者与微电影、与企业的互动也会不断增多。

发展:内容抓人最重要

  然而,在众车企“年轻化”营销趋势的比拼中,微电影行业资深人士、北京中视听影视策划中心主任师墉却认为,如何准确把握年轻人心理,避免“昙花一现”才是营销高层们应当关注的重点。“一些微电影如果不能做到以内容为导向,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成功。”贾新光认为,即便形式再新颖,若缺少打动人心的环节,或引人入胜的剧情,宣传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同时师墉还表示,微电影营销在大热的背后也有隐忧,因为任何一种营销手段,只有在内容上吸引了目标群体的眼球,抓住了他们的心,才会有真正的营销效果可言。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年轻化营销 微电影成新推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