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无毒不丈夫”莫滥用
作者:胡军


  “影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台词:‘无毒不丈夫’或‘不毒不狠非丈夫’,我总觉得用法有问题。查询后发现,这句话的原文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而且学界对此句的理解有多种观点,并非像影视剧里表现的那样简单。”北京家长董先生感慨地说,“真是一字之差,相距万里啊。”
  据了解,目前学界对“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句话的起源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较为集中的观点有两个。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句民间流行的俗语,自古原话即如此。由于我国古代没有拼音,因此,不同地区的人对这句话中某个字的读音存在差异,例如“度”为仄声字,有些地方的人读起来别扭,久而久之便将其读成了“毒”音。加之我国自古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思维习惯,所以“无度不丈夫”流传至今就被念成了“无毒不丈夫”。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起源于元代的一句市井俗语——“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反映的是元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十分艰难,一些小市民为了谋求生存,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这句话在元代著名杂剧家马致远的《汉宫秋》中得到了印证,该剧第一折中即有“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台词。另外,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用到了“你不辨贤愚,无毒不丈夫”的句子。部分学者由此判断,“无毒不丈夫”是从元代演化而来的。
  “到了现代,这句俗语经常被用到影视剧的反派角色台词中,一般是在反派角色做有悖于道德的恶事之前,咬牙切齿地说出来。这其实是一种滥用,不仅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了社会戾气的发酵,也为一些人做不道德之事提供了自我安慰。”对此现象,从事传播研究的北京某知名高校刘副教授认为,“现在的影视剧讲究主旋律,我觉得真正的主旋律首先应该是教人向善,而不是教人向恶,或者为做恶事的人找借口。当然,这跟社会的价值观有直接关系,如果把那些单纯追求金钱和权利的人称作成功人士,是‘大丈夫’的话,那么‘无毒不丈夫’也算是其真实写照。所以,对价值观的把握对于影视剧来说至关重要。”
(胡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无毒不丈夫”莫滥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