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广西工商系统在田阳县露美村成立首个农村消费教育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向村民普及法律法规,传授消费维权常识
让村民人人懂《消法》会维权
作者:罗雨 顾艳伟


    ■罗雨 本报记者 顾艳伟
  去年6月26日,广西工商系统首个农村消费教育基地在田阳县露美村挂牌,拉开了广西“消费教育乡村行”的序幕。当时,田阳县工商局副局长李建斌曾表示:“给我半年时间,让村民人人懂消法、会维权!”如今,半年的时间已过,露美村的村民是否掌握了消费维权常识?近日,本报记者跟随李建斌再次来到田阳县露美村。“李副局长又来看我们了”。一位年近7旬的老大爷迎上来打招呼,“我们正在看你们的消费教育宣传片呢。”老人拉着李建斌的手向露美村小广场上的LED屏走去。
  这位开朗的老大爷叫李旭强,是露美村村民。李旭强告诉记者,他家里种有两亩蔬菜,二十亩芒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说,工商局没设消费教育基地前,到镇上买农资总担心买到假货,都让镇上的亲戚带着去买。“现在我不仅知道如何辨别商品真伪,还懂得让老板开发票,有问题就找他。”李旭强开心地笑了起来。
  在一家小超市里,记者和店主周业海聊起来,他说,以前进货都是图便宜,有时进到假货也不知道,通过在消费教育基地学习,他学会了查验商品质量,知道向供应商索取相关证件、票据,而且进货不再将便宜作为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品牌知名度。
  露美村村主任周有强带记者走进崭新的办公楼,在三楼的“田阳县露美村农村消费教育基地”里,记者发现教室座椅排列整齐,教室上方悬挂着投影仪,周有强熟练地打开电脑,连上投影仪,向记者展示消费教育课件的内容。一个标注着“消费教育专用”的柜子里,放着培训资料、课件光碟、培训登记本、投影仪、音箱等,周有强说,这些设备都是县工商部门赠送给村里的。
  “这些东西可是给我们帮了大忙。”周有强告诉记者,除了工商部门给村民上课培训,他们也定期通过LED屏播放给本村和附近村屯的村民看。现在村民买东西不再只听商家怎么说,还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做出科学选择。
  周有强说,他们村通过种植西红柿和芒果,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家家都建起了小洋楼,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工商部门通过开展农村消费教育,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消费维权意识和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层次。一个最明显的事例是,以前村里的商店卖的都是包装简陋的无名食品,现在这类食品在村里几乎绝迹。
  在观看消费教育课件时,田阳县工商局消保股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李建斌副局长能说一口流利的壮语,他到露美村都用壮语给农民上农资消费教育课,生动风趣又接地气,农民听得十分认真。
  但是,李建斌发现,村民总喜欢问怎么买便宜化肥、农药,对商品的质量和来源并不关心。“这是科学消费的瓶颈问题。”李建斌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又组织人员调整课件内容,增加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消费常识等内容,在露美村开展了科学、理性消费教育以及食品消费教育两次专题讲座,并把讲座的资料、课件留给了村委会,让村干部定期给村民播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村民陈旧的消费观念。
  李建斌的辛苦没有白费。现在除了露美村,全县还建立了2个农民消费教育基地,3个青少年消费教育基地,1个老年人消费教育基地,并且制作了专门的课件,组建了专门的师资,确保了消费教育常态化、规范化。“下次你再来,保准让你有更大的收获和惊喜。”在回田阳县城的路上,李建斌很有信心地向记者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时讯·地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村民人人懂《消法》会维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