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把舆论监督纳入企业信用监管
作者:克航平


    ■克航平
  当前,工商部门进行企业信用监管时可以通过注册登记、合同履行、商标注册使用以及日常监管巡查、行政处罚等多方面情况给企业信用分级,事实上,企业信用数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舆论监督信息。

舆论监督威慑力大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现代社会中,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践证明,舆论监督,尤其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舆论监督,具有很强的宣传和威慑作用,对于监督企业经营行为、评判企业信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一家企业如果经常被媒体曝光其违法经营行为,经常受到消费者投诉,经常让同行业人士提出批评,经常被本企业员工抱怨,那么,可想而知,这家企业的信用情况如何。企业在人们口碑中的好坏,就是对这家企业信用的评判。
  很多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是由媒体曝光揭露出来的,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各界对被曝光的不法企业都会嗤之以鼻,有舆论的笔诛口伐,有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严重者还会有公检法部门的严厉追责。
  舆论监督代表的是广大消费者对企业经营者的看法和要求,代表的是政府对企业、经营者的评判和教育,也代表了大多数守法企业、经营者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迫切呼声。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对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的强大支持。

多渠道收集舆论信息

  当前,舆论监督信息包括媒体评价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
  媒体评价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1.通过群众直接反映,经记者调查、核实后披露的信息;2.由消费者自行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发布的信息;3.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通过媒体发布的信息;4.媒体单独采访调查发布的信息;5.由企业自行发布相关信息。
  市场反馈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消费者及企业交易对方、合作伙伴、员工等不同身份人员的实名评价信息。
  舆论监督信息的收集渠道主要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以及设立举报监督联系方式,如电话、传真、邮箱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走访、调查,招募社会监督员等形式收集舆论监督信息。

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由于舆论监督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如在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相关社团组织、各行业协会、消费者代表及企业内部安排专门机构或人员从事收集工作。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由政府建立专门的机构统一指导、协调这项工作。
  在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中,应就舆论监督信息的采纳收集工作制定专门的规定,明确舆论信息收集的范围、方式及周期,明确如何将收集到的舆论信息转化为量化标准来评判企业信用。
  舆论监督信息收集后,应有专门人员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核查,确保信息的准确、真实;经筛选后的信息,还要根据其种类、性质的不同,整理、归纳并发布。为确保真实、公正,发布的舆论监督信息应注明来源、收集方式等情况。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把舆论监督纳入企业信用监管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