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开展公益诉讼、消费教育、跨区域商品比较试验
本报天津讯(万晓东 记者李建)京津冀三地消协协作工作重点今后将锁定在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制定三地适用的标准规范、编印三地共享的消费教育教材,同时联合开展跨区域商品比较试验工作、探讨制定公益诉讼流程制度,保障三地消费者公平的消费权益。这是记者从10月22日至23日在天津召开的京津冀三地消协第二次协作联席会议上了解到的消息。
京津冀三地消协协作机制自今年6月正式建立,围绕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三地消协商讨确定了协作维权、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合作机制建立4个多月来,三地开通了维权直通车,联动发布暑期旅游消费提示,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共同研究点评消费领域行业壁垒。今年7月,三地消协联合致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三大通信运营商,公开建议“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通讯资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0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联席会议上,来自京津冀三地省级消协以及河北省唐山、秦皇岛、承德等京津周边重要旅游城市消协组织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各地结合本地情况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并研究确立了今后工作设想和工作重点。
针对近年来京津冀三地雾霾天气多发的现实,三地消协呼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探讨转变消费方式的途径,合作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宣传放大各地良好的消费理念和行为,引导三地消费者向国家倡导的“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转变。
同时,三地消协将结合辖区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联手建立相关领域的消费教育学校、基地,共同指导所辖区域内开展的消费教育教学工作,编印三地共享的消费教育教材,制定适用三地的与消费生活相关的标准规范。
针对三地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典型性、群体性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品或服务,三地消协拟创新商品质量监督工作思路,联合开展跨区域的商品比较试验,共同向社会发布调查结果,反映市场真实信息,指导消费,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围绕实施《消法》,三地消协还将联合探讨制定公益诉讼流程制度,并统一三地对侵害消费者权益媒体曝光的要求,形成三地消协引导的舆论维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