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南北风味吃后忘不了
作者:姚敏


    ■本报记者 姚敏
  因为热爱旅游,加上当记者走南闯北的原因,这些年南北风味、各地食物品尝过不少,其中让人念念不忘、有特色的更是铭记在心。
  烤鸭是北京当仁不让的著名菜式,无论是以果木炭火烤制的传统烤鸭还是新派烤鸭,鸭皮色泽红艳焦香、鸭肉细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以饼卷肉、菜食之都是口舌满香。作为具有世界声誉的美味,但凡到此地的中外游客无不争相食之,不过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而言,烤鸭的吸引力似乎不敌炸酱面、卤煮、炒肝、豆汁、焦圈、麻豆腐等平民京味。
  和北京烤鸭相比,南京的盐水鸭虽然名头和派头少了几分,但更加亲民,是本地人也经常食用的风味美食。盐水鸭久负盛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香、酥、嫩是其鲜明特点。据说中秋前后,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盐水鸭味道最佳,所以盐水鸭也被称为桂花鸭,为自古金陵就有的这道美食平添了馥郁之气和引人联想的诗意。除了鸭子,南京的鸭血粉丝汤、牛肉锅贴、赤豆元宵也是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
  同样是肉食,西北地区的制作过程没那么讲究,透过大酒大肉的食物,恰恰也彰显了当地人豪爽大气的性格特点。甘肃、青海的手抓肉因把肉而食、用手抓吃得名。做法其实极简单,将带骨的羊肉剁成块,直接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后撒上葱末、盐再浇点滚汤即成。羊肉油香不腻,羊汤味道清纯,把肉喝汤令人快哉,再来碗著名的兰州拉面,此刻再端详西北独特的地貌,在感叹其辽阔荒瀚的同时也会让人充分体会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精髓。
  到绿茵如毯、浅坡绵延的草原放飞身心,是出游的一个不错选择,内蒙古的烤全羊、烤羊腿适合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后,将其蘸上各种配料和调味品,群起而食之。也许对于每一个食客来说,此刻肉的味道已经是其次,沉浸于分享,以及等待羊肉飘香的已是满满的快乐了。食肉后来杯撒了小米的温热奶茶,颇有解肉腻之效。
  到了东北,有人钟情于猪肉炖粉条、乱炖、地三鲜、酸菜白肉之类的当地美食,记者最爱倒是酱香浓郁、鲜美异常的酱焖鲫鱼,回到北京的家中多次尝试,屡败屡战恁是做不出这道东北普通菜馆都有的菜肴的味道,看来除了厨艺问题,还要赞叹东北“黑山白水”所孕育的鱼肉的优质和丰美了。这一点,看看查干湖每年冬捕动辄十几万公斤的单网捕鱼量便知一二了。
  从北往南走,到了河南,必吃鲤鱼。在郑州、开封,鲤鱼三吃是当地名菜,饭馆都号称为黄河鲤鱼,据说鲤鱼买回来须在清水里养两三天,吐净土腥味才捞出来下锅。由于鱼个头大,一半干吃,一半糖醋瓦块,头尾杂加萝卜丝还可做汤,把糖醋汁拌面条吃,和杭州西湖醋鱼拌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最有意趣的是,若有机会在黄河风景区游览后,能寻一渔船餐馆,端坐舟中品鱼神聊,食客必会大发思古之幽情。
  再往南走,鱼的做法就更多了。剁椒鱼头是经典湘菜,将鱼头的鲜和剁椒的辣融为一体,让人印象深刻。江浙一带的松鼠桂鱼、西湖醋鱼,不仅烹制时火候要求严格,浇头也颇有讲究,单看那松鼠桂鱼身上如菊花瓣瓣的鱼片刀工,便知南方菜式的精细了。臭鳜鱼则是徽菜代表菜,也叫桶鲜鱼、腌鲜鱼,食之骨刺鱼肉分离,肉质醇厚,与新鲜鳜鱼相比,别有滋味。据说最早是沿江鱼贩将鳜鱼用木桶一层鱼、一层盐的办法挑到徽州出售,原本是为了运输途中不腐烂变质,数天后鱼鳃依然是红的,鳞也完整,只是有一股臭味,没想到烹制后成就了难得的美味。
  贵州山美水美空气佳,是全国难得的少污染之地,当地人嗜酸,同时喜食鱼腥草等药食两用食材,酸笋、番茄酸、酸豆角家家常备,酸味入鱼亦是自然。做法是先加入糟辣椒和本地许多富有营养的中草药,借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后将活鱼下锅煮,上好的酸汤为白色,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当地苗族民谣曰:“最白最白的,要数冬天雪;最甜最甜的,要数白糖甘蔗;最香最美的,要数酸汤鱼。”
  天下的美味尝不尽。套用时下的流行语,“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可以换为“美味这么多,我想去尝尝”。春节在即,还等什么,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迈开你的腿,大饱口福去吧。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食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南北风味吃后忘不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