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陆熙瑜 记者贾珺)日前,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针对老年消费者发出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治病求医要到正规医院,谨防落入自称“神医”的骗子们设置的陷阱。
前不久,海淀工商分局12315中心收到一封投诉信,来信人是年已八旬的程爷爷,他患有严重的眼科疾病,常年四处求医问药。今年4月,他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医院眼科主任”的电话,该“主任”了解情况后称其病情严重,耽误治疗将可能导致失明,并表示可以提供治疗。在接受治疗后的3个月内,该“主任”定时把药寄给程爷爷,但从未开具过任何收据,这些药价格不等,最贵的1.6万元左右。一段时间后,该“主任”称可以帮程爷爷申请贫困补助6.1万元,但需缴纳个人所得税1.8万元。程爷爷将该笔款项及材料给了该“主任”后,便再也无法与之取得联系,这时程爷爷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近年来,类似的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海淀工商部门提示老年消费者要注意:
治病求医要到正规医院。近年来,各类打着专治疑难杂症旗号的“医疗机构”层出不穷,这些机构往往没有相关资质,以骗取钱财为目的,老年人在这些机构“治病”不仅花费大,还可能耽误病情。
切勿轻信电话推销宣传。电信诈骗时有发生,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防不胜防。老年消费者对陌生的、非正规的来电应做到谨慎接听,勿轻信,少理睬。
勿受“返利活动”诱惑。对于类似上述案例中“交1.8万、补助6.1万”的夸大返利活动应提高警惕,勿因贪小便宜而落入行骗者的圈套。
保管好个人病例信息。个人病例信息应安全保管,切勿在求医网站上或陌生电话中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详细信息。
提高防骗意识及时报案。老年人应多关注媒体,多与子女交流,提高防骗意识,一旦受骗,应及时报案,或与相关部门及时联系。
注意留存消费划账凭证。付款时,注意留存划账凭证,应要求对方提供发票等收据,收据中应注明付款信息、付款金额及收款单位。若对方拒绝提供相关凭证时,可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