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采平
“尊敬的用户:您的账户积分17390分即将到期,将于24小时后清零,请登录我行网址wap.***.com兑换869元现金。”2016年12月9日晚,湖北省武汉市消费者徐先生接到一条短信,称其银行积分可以兑换成现金,徐先生特意看了下,短信号码正是该银行客服电话。以为是银行年底开展的优惠活动,徐先生不加考虑就点开了网址,准备兑换积分。根据网站提示,徐先生输入了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信息。两天后,徐先生发现卡上莫名少了近万元,立即赶到派出所报警。
临近春节,各类电信网络诈骗高发。为此,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出预警,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9种骗术。
骗术一:虚假红包诈骗
临近节日,各大电商平台会以派发红包的形式为促销活动预热。有不法分子趁机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派发虚假祝福红包,诱骗大家点击,以套取个人信息或传播木马病毒,盗取银行账号。
识骗方法:慎点此类红包领取链接,如不小心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修改网银、支付宝等重要账户密码,并通过安全软件查杀木马病毒。
骗术二:二维码诈骗
除虚假红包外,不法分子还会冒充卖家,向消费者提供二维码,称只要扫描该二维码,就可获得优惠。不法分子提供的二维码其实是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能悄无声息地盗取机主信息。
识骗方法:对于来源不明而的二维码,一定要谨慎。
骗术三:钓鱼网站诈骗
春节期间,消费者购物热情高涨,假冒正规电商官方网站的钓鱼网站活动频繁。消费者在浏览各类商品页面时,往往忽视链接的安全性,误入诈骗分子的虚假钓鱼网站。
识骗方法:对陌生人发来的商品链接要提高警惕,遇网络诈骗应第一时间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
骗术四:假冒客服诈骗
节日抢购高峰期,网页打开慢,网银交易可能出现迟钝或掉线情况。不法分子冒充客服或店主,以“掉单”“卡单”等为幌子,称没有收到款项,要求消费者以其他办法进行转账。
识骗方法:消费者要注意,“掉单”“卡单”“激活订单”等多为诈骗术语,见此类词语要提高警惕。在天猫等正规大型网络购物平台,不会出现商家没有收到款项的问题。
骗术五:预购诈骗
佳节临近,不法分子会以“提前购”“预售”为诱饵向用户发送木马链接。除网购链接被植入木马、钓鱼网站,还有不法分子会在“预售”活动上做文章,骗取买家定金。
识骗方法:慎点不明链接,并给手机装上杀毒软件,确保上网环境安全。
骗术六:“中奖”诈骗
节日期间,很多人都会收到一些商家的“中奖信息”,切记不要随意拨打“中奖信息”提供的电话号码或点击所谓的兑奖网址链接,以免手机或电脑感染木马病毒。
识骗方法:收到“中奖信息”后,最好通过网络购物平台直接和卖家联系,以确认消息。
骗术七:微商诈骗
春节期间,朋友圈里各色微商也会进行热炒。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管平台,不法分子会在朋友圈发布虚假低价购物信息,骗消费者汇款。
识骗方法:朋友圈里的销售行为,存在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建议大家在朋友圈买东西时,尽可能选择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以确保钱款安全。
骗术八:假冒快递诈骗
节日期间,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客户信息,制作假的快递单;随后,冒充快递员提前联系受骗者,把虚假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骗取钱财。
识骗方法:签收包裹前,务必按快递公司官方信息核实对方身份,并确认是否是自己的包裹。
骗术九:“退款”诈骗
消费者购物后,不法分子以“退款”或“退货”为由,假扮网店客服,诱骗消费者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盗取消费者的银行密码及动态验证码。
识骗方法:接到网上购物退款的电话或短信等信息,一定要谨慎对待,切莫泄露银行卡账号、户名、动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