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解决消费者新能源车使用心病
电池标准统一是关键
作者:吴博峰
图片


    图:电动车电池安全问题成消费者关注重点。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已经走在行业前列。”11月23日,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2018年会动力电池分论坛上在肯定新能源车发展成绩后话锋一转,针对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列出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容量不统一、充换电服务操作难、电池回收价格低等“痛点”问题。
  据记者了解,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新能源车标准制修订、产品质量担保等制度,这意味着存在多年的新能源车电池标准统一问题有望正式解决。
行业标准缺失消费者利益受损
  “新能源车的车辆管理体系与传统汽车有较大区别,而对应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给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车带来很多困扰。”孟祥峰举例说明,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残值较低,影响着消费者实际购买热情。
  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也谈及目前新能源车残值不理想的现状。
  标准,残值,看似毫不相关的两者,却以某种方式联系到一起。
  众所周知,由于目前新能源车电池成本难以大幅下降,消费者购买整车近半成本被电池占据。换句话说,如果以一辆价格15万元左右新能源车为例,其中约7万元左右为电池成本。可以说,新能源车电池成本直接决定着新能源车整车价格。
  按照传统燃油车辆流通领域规律来看,只要车辆功能尚存,即便进入二手车市场也依然会依据当时车辆价值为消费者回补一定购车成本。
  但是,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新能源车领域。
  记者了解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前几年并未考虑到动力电池后期梯次利用问题,造成了动力电池尺寸不统一,除了常见的18650圆柱形电池外,还有几十种不同规格的圆柱、方型、软包电池装配在不同型号的纯电动汽车上。而电池尺寸规格的不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电池大小或者容量差异,更直接影响着电池回收。
  电池后生命周期难以继续发挥余热的尴尬现状,使电池回收体系始终“雷声大、雨点小”,讨论多年仍没有定论。锂电池中的钴、镍、锰、锂等金属材料只能以最为基础材料价格被回收。
  如此一来,消费者自然成为标准缺失的利益受害方,只能用真金白银为此埋单,别无他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陆春表示,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标准统一非常重要。电池标准尺寸的统一,可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的同时,为后期梯次利用提供便利,双重层面提高电池价值,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车能够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倘若电池标准统一,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更易实现,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电池需要标准换电方能入轨
  根据本月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虽然公共充电桩比例快速提升,但依然无法足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使用需求。此外,私人充电桩建设在实际过程中依然遇到不少阻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车企开始改变策略,将更为便捷的换电模式提上日程。
  作为新势力车企,蔚来率先掀起的换电风暴为消费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几个月前,记者在北京蓝谷采访北汽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时发现,虽然换电站声称可以实现多品牌、多车型的换电服务,但由于电池标准不统一,换电站无法库存电池品种和数量,一些小的换电站才有20余款补给电池空间。为了避免盈利亏损,换电站仍然以本品牌车型电池为主。
  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充换电业务部换电业务科科长曹建波曾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实现多品种新能源车换电服务不是什么难题,困难在于换电站的运营问题。
  可以预见,电池标准不统一,势必导致不同电池之间的能量密度不同,这对于换电站而言,从动力电池储运、充电等方面都需要重新思考。
  按照当前几十种不同种类电池来计算,显然不是一个小小换电站能承受得了的。
  “换电模式可持续运营的条件之一是电池标准化,如果不同车的电池标准不一样,车企的成本太大,如果各家车企各自建换电站,经济账肯定不允许。”陆春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道。
电池没有标准结果可想而知
  国内新能源车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屡创新高的销量数字让人们无不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实际体验后也感觉到速度带来的问题。“新能源车面临消费者口碑评价,有时电池续航长短、充电速度快慢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感受。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外在形象相对好处理,比如,可以为车主量身定做个性化配置。但人们看不见的电池标准如何统一?”陆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来,电池是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不能只靠企业自律行为来约束,如果不提升至国家层面推动标准化建设,就很难做到更好地为消费者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在单一类商品中,汽车是涉及产业链最长、技术水平要求最高、标准化难度最大的行业,新能源车也不例外。
  作为未来新能源车领域的关键部件,如果车载电池长期处于“非标”状态下肆意生长,结果可想而知。
  从现有的一些建议性行业标准来看,基本忽视了制造环节,仅仅只是简单参数、指标的堆砌,这样的标准很难落到实处,实施效果也自然会大打折扣。
  “不同企业生产的规格和所用材料技术不同可以理解,但是对不同规格和材料最后所形成的产品却不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限定。”陆春说道。
  近期,中汽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正在制定两个标准——在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上,新标准对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兼容性、充电通讯协议、对充电安全的监测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以保证电池管理系统在各种环境下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测的可靠性以及充电时的安全性。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池标准统一是关键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