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记者刘浩)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布验光配镜消费体察结果,个别商家存在验光流程不规范、验光数据不准确、后续服务不到位的情况。通过对沪上吴良材、茂昌、巴黎三城、宝岛、红星、东方、美式、一代等主流眼镜品牌店以及其他新兴品牌门店“商品+服务”的消费体察,体现“上海服务”的新提升。
据了解,上海市消保委时尚产品专业办联合市眼镜行业协会,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26个品牌的40家眼镜验配门店作为体察对象,其中18家门店开展“远、近视眼镜验配流程”体察,12家门店开展“老视眼镜验配流程”体察,10家门店开展“渐变焦眼镜验配流程”体察。门店的验配服务流程总体较为规范,验光度数也相对准确。
但是,体察也发现有3家门店仅以消费者原眼镜度数作为参照,而不走重新验光的流程;有些门店验光设备比较简陋,验光时沟通不仔细、不到位,验光过程短,把大量时间花在推销镜架及镜片上。有4家门店存在问题:一是散光不足和轴差偏大。专家复验发现其中一副眼镜的散光轴差达25~30度。另外,有些志愿者明明有散光,眼镜度数却未有体现。二是光度不足或过足。最大光度差达到75度。三是瞳距误差超出标准所规定的误差范围。四是“欠柱镜”、中心上下差等问题。
除了验光流程不规范、验光数据不准确外,还存在后续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配镜后大部分门店没有为消费者当场调校镜架,尤其是对消费者自备的镜架,大多不提供调校;个别门店服务态度冷漠,不主动告知配镜后使用和保养知识;一些门店不当场开具发票,有的还出现发票寄送要求消费者支付快递费的情况。
上海市消保委分析指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验光配镜的流程缺失、人员资质良莠不齐,部分商家规避质疑、眼镜度数不足配,部分门店为避免消费者质疑,产生消费纠纷,便刻意不将度数配足,甚至直接以消费者原来的眼镜度数作为参照。此外,眼镜门店通常更加重视售前与售中的服务,常常虎头蛇尾,而售后注意事项则很少主动告知。眼镜配制完成交付时,部分门店为减轻自身的责任,以镜架非门店出售为由,不提供必要的调校服务,影响了眼镜佩戴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消费提示
看资质索凭证
验配眼镜应到正规、有资质、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技术力量、信誉较好的眼镜店。了解验光人员是否具有验光师资质(持证上岗),眼镜产品(镜片、镜架)有无合格标识。
查看眼镜验配企业的验光设施设备是否贴有国家强检合格标记。配镜处方应标明:姓名、性别、年龄、球镜、柱镜和光轴、棱镜和棱镜基底取向、瞳距、矫正视力、验光人员签名、验光日期等;验配渐变焦镜片还要标明单侧瞳距及瞳高;眼镜制作完成后,要根据消费者的脸形及视物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校配。
取镜时,要向眼镜店索取配制眼镜的加工单、发票、镜片包装袋、售后承诺等凭证。眼镜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参照《上海市眼镜质量包用期规定》办理。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