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充电服务面面观
作者:博文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打开局面之前,作为服务链的一个环节,提升充电服务体验成为汽车企业产品能进入市场的加分项,因此也成为电动车生产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将现有资源整合,成为合资车企提升充电体验的一种方式。
  宝马运营的充电服务chargenow早在2015年就已经进入中国。2015年,宝马与中国普天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建设充电桩。如今,与宝马合作的包括中国普天、依威能源、特来电和星星充电几大主流充电运营商。
  2019年1月开始,宝马与运营商合作进一步升级,除了查找充电桩,宝马用户还可以通过BMW云端互联APP对合作运营商充电桩进行扫码充电并支付。对于宝马电动车用户来说,充电焦虑被大大缓解。
  2017年,大众曾与星星充电、特来电以及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e充网)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所提供的应用程序,用户就可以使用这些充电运营公司的充电桩。
  目前,由于跨国集团的新能源产品还没有大规模在中国生产,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更加经济的方式布局充电网络。
  自建充电站,目前是造车新势力的强项。
  特斯拉一直都以自建充电站的方式来吸引用户购买电动车。然而,这是一项占用大量资金,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收回成本的投资,随着特斯拉交车规模逐渐扩大,充电运营成本也开始成倍增加,特斯拉不得不提高收费以降低运营成本。
  相对而言,最早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的自主品牌,并没有选择投入大量资金做充电运营,而是选择与运营商合作、合资的方式。
  比如,北汽新能源一方面选择与特来电合资,成立了首家车企与桩企的合资充电公司北汽特来电;另一方面,通过与写字楼、商场、居民区物业合作,众筹建立充电桩并进行盈利分成。同时,北汽新能源也在探索对私换电模式。
  随着电动车用户习惯的改变,“产品+充电+运营+服务”模式将逐渐替现有汽车产品销售模式。从长远来看,汽车企业的利润将不再主要来自于汽车销售,而是出行和服务。
(博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充电服务面面观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