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北京 积极探索养老志愿服务建设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今年81岁的杨大爷,是位空巢老人,他会吹口琴,喜欢唱歌,年轻时就有当老师的愿望,希望能教人唱歌、吹口琴。近3年,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每年都会举办老年人口琴学习班,杨大爷作为最年长的志愿者,已教会50多名老年人吹口琴。
  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马乃篪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15年,协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开始进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探索,组织团队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助老服务。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现有户籍人口5.6万人,老年人口高达1.9万人,约占34%。大栅栏街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现有16名常态化服务志愿者,全部是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马乃篪告诉记者,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运行机制不断完善。2020年初,以协会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为基础,建立了“百刻微光”线上平台,完善了时间储蓄和回馈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互助养老的志愿服务闭环。目前,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有1万多名志愿者,其中的800多名都在为老年人提供常态化服务。
  从2020年初开始,北京市民政局委托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开展“时间储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试点,分别选取了西城区大栅栏街道、朝阳区呼家楼北社区、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为试点实施地。
  其中,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志愿服务站于2020年12月17日揭牌,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农村“时间银行”。据六渡河村老年协会会长王富坤介绍,该村“时间银行”志愿者由低收入户、待业妇女、低龄老年人组成,主要为高龄老人提供探访、陪聊、送餐、打扫卫生、洗澡、代购、送药、洗衣等服务。
  随着“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目前正逐渐走向社区常态化,北京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例,激励志愿服务。据了解,今年3月1日,北京市第15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提出,北京市将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回馈机制,支持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通过服务积分、时间储蓄以及会员互助等方式,激励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北京 积极探索养老志愿服务建设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