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惠民保”升级“加量不加价”
持续惠及消费者成新课题
作者:聂国春
图片


    图:2021版“北京京惠保”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 聂国春 文/摄
  11月10日,“北京京惠保”项目组发布消息称,截至11月9日,参保人数已超过50万人,而此时,离10月25日的上线日期只过去了半个月。“很多投保人是去年就参与的老客户。”“北京京惠保”项目组成员、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拟任副总经理梁欣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随着各地过去一年的惠民保险(以下简称“惠民保”)即将到保障期,今年最新版“惠民保”升级归来,消费者的参保热情也随之大涨。
多地升级“惠民保”
  自2020年10月“北京京惠保”首次推出以来,就受到150多万名北京市民的青睐,成为北京基本医保的有力补充。
  今年10月25日,2021版“北京京惠保”发布,产品新增了100万元医保外住院自费费用责任,将特药目录由17种增加到60种,将原来的18种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扩充至24种,还新增加了30万元质子重离子治疗保障。
  此外,再次参保的老用户将免除重疾就医协助、重疾住院医疗费用垫付、靶向药基因检测和报告解读、出院后日间照护4项服务的等待期,且继上个保障年度继续参保的罹患重症老客户,可以享受与普通客户同样的保障服务。
  与“北京京惠保”同一天升级的还有中国太平洋保险主承保的2021年款“惠衢保”。新款“惠衢保”从原有4项保障责任整合、住院自负费用保障、药房购药费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还将省外看病住院自费药费和其他自负费用的报销全部纳入“一站式”理赔。
  目前最新升级的“惠民保”则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参与承保的“河源惠民保”。11月9日,“河源惠民保”2022年度参保工作正式启动,增加了住院合规药品费用(医生临床诊疗用药)和检验检查费用保障,还增加了报销比例,住院费用和特药费用报销比例从75%升级到80%,市外就诊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80%。而此前1天,中国平安养老保险承保的2022年度“桂林惠民保”宣布进行调整和升级,变化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增加了住院治疗发生医保目录外个人自费费用补偿责任,年保额由200万元提升至300万元;二是根据一年来桂林市特定高额药品的使用情况,优化了“桂林惠民保”特药目录,剔除了使用量相对较少的药品,纳入了更广泛使用的药品。
  虽然保障范围增加、保障力度加大、服务更加全面,但上述产品也有不变的地方,那就是价格不变,真正实现了“加量不加价”。
居民参保热情高涨
  保费不变,保障增加,这使得消费者的投保热情高涨。北京的彭先生对记者表示,除了基本医保外,家人没有什么其他保险,“惠民保”费用不高,还能保大病,“去年听说后就马上购买了,今年也是在第一时间为全家人续保”。
  记者从“北京京惠保”项目组了解到,目前参保的50多万名用户中,年龄最大的104岁,最小的27天,其中25至64岁人群占比七成。投保人中,有过半用户为家人投保。
  2022版“穗岁康”则更为火爆。11月1日首日投保量就超50万人,而目前已经突破百万人。业内人士表示,经保守预测,今年“穗岁康”的投保量将超过去年的367万人。
  居民参保“惠民保”的热情还集中体现在“沪惠保”上。今年6月,上线两个多月的“沪惠保”参保人数突破718万人,创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新纪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份参与了超过100个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了7000万人。
  记者注意到,多地还有多个“惠民保”产品竞争的现象。例如,北京的“普惠健康保”产品刚刚结束投保不久,“北京京惠保”就又进入投保期;今年10月,安徽合肥的“合惠保”投保尚未结束,新一年度的“皖惠保”就已开始投保;在浙江杭州、浙江宁波、福建福州等地,更是先后推出了多款“惠民保”产品,其中包括“杭州惠民保”“杭州市民保”“西湖益联保”等杭州市民均可参保的产品。这种现象既有利于消费者比较选择,也让一部分消费者很纠结,不知到底该投保哪个产品。
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惠民保”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保险机构商业运作、与基本医保衔接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这类产品拓展了我国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也为保险行业发挥其专业优势提供了机遇与平台,是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民生保障的一种新探索。与商业保险相比,“惠民保”的突出特点是门槛低、保费低。“加量不加价”的升级方式能持续吗?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良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惠民、实用是“北京京惠保”的出发点。2020年,“北京京惠保”单次赔付最高金额为32.37万元,平均理赔时效为1.18天,赔付年龄最大的99岁,最小的11个月。基于去年的参保和理赔情况,今年“北京京惠保”进行了相应升级。
  事实上,由于首推第一年时缺乏相关理赔数据,多数地方的“惠民保”为了控制风险,会先收取一定保费,但在运营一年后,发现此举并没有大范围地惠及到老百姓,因此调整也势在必行。以“西湖益联保”为例,运营方收了7亿元保费,但今年上半年仅赔付了1亿元。为此,运营方优化了理赔方案,截至今年9月底,赔付金额上升到了3.78亿元。
  可以说,赔得不够多是推动“惠民保”迭代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惠民保”能否降价或者加大赔付力度呢?
  今年首次推出的“沪惠保”的理赔数据或可窥见一斑。数据显示,“沪惠保”总保费8.5亿元,从7月1日生效起到9月17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累计受理理赔服务2.54万人次,累计赔付保险金额1.28亿元。也就是说,即便后续赔付率不再增长,满期赔付率也将达到90%。这也意味着,虽然惠民的定位不会改变,但“惠民保”的价格可能并不会一成不变。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份,银保监会发文规范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对此类业务的保障方案制定、经营风险、业务和服务可持续性以及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整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还都处于启动阶段,还未经历完整的保险期间。业务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出现亏损,这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叶斐燕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道。
  叶斐燕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严格督促保险机构科学制定保障方案,科学测定费率水平,加强业务回溯,发挥自身业务和专业的优势,确保既惠民又可持续发展。同时,银保监会也持续关注各地项目的经营情况,加强监管,对盲目抢占市场、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地采取监管措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惠民保”升级“加量不加价”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