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消保委公布95个批次皮鞋样品比较试验结果
本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皮鞋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一直以来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近期,浙江省温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该市流通领域的部分皮鞋产品进行了比较试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95个批次样品中,有60个批次的皮鞋样品符合标准要求,35个批次的皮鞋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志不合格问题较突出。
据了解,温州市消保委本次比较试验共抽取样品95个批次,并委托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温州),依据 QB/T1002-2005《皮鞋》、GB/T22756-2008《皮凉鞋》、GB/T15107-2005《旅游鞋》标准,分别对相应产品的感官质量、外观质量、剥离强度、帮底剥离强度、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外底与外中底粘合强度、耐折性能、成鞋耐折性能、耐磨性能、外底耐磨性能、鞋跟结合力、鞋帮拉出强度、帮带拉出强度、勾心抗弯刚度、勾心硬度、勾心规格、鞋跟硬度、成型底鞋跟硬度及标志等项目进行了比较试验。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5个批次皮鞋样品中,有60个批次的皮鞋样品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63%,35个批次的皮鞋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率为37%。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标志与内在品质。产品标识是产品质量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消费者区分商品质量、产品类别的重要依据。通过比较试验发现,在35个不合格皮鞋样品中,有33个批次的皮鞋样品存在标识不合格问题,如部分鞋类产品不按规定注明主要鞋帮材料,如:牛皮、羊皮、猪皮、二层革、合成革等,存在笼统标注“真皮皮鞋”或乱标材质等情况。
此外,11个批次的样品存在内在品质不合格,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勾心长度、勾心宽度、勾心厚度不符合规定。勾心是皮鞋底部的内置钢片,以保证皮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能,是皮鞋产品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比较试验发现,有3个批次的皮鞋样品勾心过短或宽度厚度不符合规定,在穿的时候容易感到不舒适,易产生疲劳感,穿得过久会对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鞋帮拉出强度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它是考核皮鞋产品鞋帮与鞋底粘合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此次比较试验中,有1个批次的皮鞋样品存在鞋帮拉出强度过低,这使皮鞋在穿用和贮存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开胶、鞋帮剥离现象,从而影响整鞋的外观和穿着质量。
●选购提醒
仔细查看皮鞋标识
温州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皮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尽量选购标有商标、制造厂名、厂址、鞋帮材料、检验合格标识的皮鞋。
■检查皮鞋鞋面质量。皮鞋表面应端正平服,无皱纹和伤残,同双鞋相同部位的色泽、厚度、花纹基本一致。用大拇指按压皮面,皮面皱纹细小,松手后细纹消失的为较好的天然皮革,松手后仍有明显皱纹的是皮质较差的天然皮革。
■检查皮鞋做工。看是否有断线、开线,鞋帮缝合线是否整齐规范。特别是胶粘皮鞋帮底结合部位,应该粘合平整无沟坎。
■检查鞋里。用手触摸鞋里面和内底上,不能有凹凸不平现象;鞋垫应牢固、平整。
■检查鞋跟。鞋跟应安装牢固、平正,用手掰不应有变形或松动,同双鞋鞋跟大小高矮对称。
■向商家索要发票和“三包”凭证,作为出现质量问题时维权的依据。
(郑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