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广州治堵 收费很难治病根
作者:黄劼


    ■本报记者 黄 劼
  继北京出台治堵方案后,1月8日,广州推出了《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方案中有“提高停车费、研究收取交通拥堵费、推行限禁外来车进城”等30项措施,但该讨论稿出台后,有人力挺,也有人质疑。对此,广州市交通委员会表示,方案只是一个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和具体细则还在制定当中。
治堵方案共有30项措施
  据了解,广州治堵方案共30项措施,未来5年,广州治堵分3步走,一、2011年制定“公交优先”落实措施,新建11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二、至2013年,公交专用道里程超过300公里。三、2014年到2015年,基本实现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协调发展,力争实现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不低于25公里/小时,用3年的时间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中心城区交通节点拥堵。
  方案提出,将继续以超常规的建设力度推进地铁建设,预计新建9条地铁线路。到2015年前建成公交站场16个,新增公交站场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限制外地车或禁止入市,方案指出,将推行禁止非本市籍机动车在市区行驶的措施。
  在“管理”方面,《方案》提出了停车实施差别化收费的策略,调整全市停车场的收费标准,提高停车费用,并按照“区域差别化,时间差别化”的原则,将广州市区域划分三类不同区域实施差别化收费。对于路侧停车、路外露天停车、停车楼(库),每天7时-22时实施阶梯性的停车价格。
  对于征收交通拥堵费,方案再次提到:“借鉴新加坡和伦敦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调节车辆数量的经验,研究提出符合广州实际的调节交通拥堵费的时段、范围、定价基准和收费形式。”
治堵应坚持公交优先
  治堵方案中的“公交优先”措施是最受支持和赞赏的,记者随机访问的10位市民都对发展“公交优先”措施持肯定态度,而这主要是因为广州开通的BRT已显成效。一名住在BRT沿线附近的市民告诉记者,BRT开通前,他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是40分钟,开通后只需要15至20分钟,因此,他建议,交通治堵过程中,有条件的路段需建设更多BRT线路,同时,增加出租车缓解打车难的问题。
  对于治堵方案草案中提及要逐步提高养车成本,尤其是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的做法,从美国回来在广州创业的郭先生认为,停车场实行阶梯性收费较为合理。不少西方国家的地下停车场收费都比地面停车场便宜,原因是地下停车场不占路面资源,政府依靠价格差提倡地下停车,保证路面畅通,他希望广州未来也有条件实施这样的收费标准,因而提高市中心停车费用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中心区域交通压力。
收费不是治堵根本
  与支持和赞赏相比,质疑声也有不少,特别是对于“提高停车费用”和“开征交通拥堵费”方案,均认为不是治堵根本,可导致停车场变相涨价,治堵不能靠收费来解决。
  对于“将调整全市停车场的收费标准,提高停车费用”的措施,一位熊姓车主说,涨停车费不是治堵根本。广州堵车的根本是中心城区的规划不合理,政府机关、办事窗口、医院,银行,还有交通枢纽都建在中心城区,大家不得不进城,进城就会造成大家堵到路上。
  对于征收拥堵费,广东省现代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建闽博士认为,征收拥堵费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现在全国还没有一个城市开征拥堵费。而有网民则质疑,别太迷信收费式治堵,靠收费来治堵,不是治堵根本。车主江先生则说:“如果我交了拥堵费,还是一样拥堵,那是不是应该给我赔偿?因为我交了钱,就有正常通行的权利。”
  对于方案中提出的“交通限行措施”,有市民认为可能会解“一时之渴”,但很快汽车会像雨后春笋般猛增,届时限行只是一纸空文。而对于“禁止非本市籍机动车在市区行驶的措施”,徐建闽认为,“并不是最佳途径,可能会出现长期在广州使用外地车牌的人购买本地车,一样达不到限行的作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州治堵 收费很难治病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